近期我诊治了一个产妇,生产后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CT发现右侧后腹膜一个巨大占位,一度以为是恶性肿瘤。
我会诊后考虑为卵巢静脉血栓,经抗凝治疗,逐渐缩小,但是产后她出现明显的盆腔坠痛,经过诊断,我判断她是患上了盆腔淤血综合征,给与相应药物效果立竿见影。
盆腔淤血综合征是一类特殊的静脉疾病,多见于年轻女性和多产女性,以盆腔静脉曲张和慢性盆腔疼痛为表现。
这类患者可能会受到痛经的困扰,以下腹坠胀、沉重、盆腔深部的疼痛为主,在长时间站立后沉重感加重,性生活后下腹也会发生疼痛,尤其当清晨性交后站起来时,疼痛可能持续数小时或一整天,导致性交困难或性感不快。一些人可能伴有排尿症状,表现为尿意频数及排尿困难,一些人甚至表现类似肠易激综合征。
许多人可能按子宫内膜异位、炎性肠病、尿路疾病或盆腔炎性疾病治疗多时,效果不明显,一些人可能因此导致婚姻压力。
其实,最早在150年前就有人描述了盆腔充血伴静脉曲张,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这种病被当做一种社会心理紊乱,但即便到了今天,还是由于许多临床医生都不认识这种病而延误诊断。
该病是盆腔静脉淤血和一侧或双侧卵巢静脉扩张、功能不全导致(71%),左侧多于右侧。又被称为女性“精索静脉曲张”。许多复发静脉曲张患者最终发现和盆腔静脉功能不全有关。
有文献报告,静脉曲张的女性中每7人有1个有潜在的盆腔淤血综合征。一些患者因为遗传先天因素,瓣膜缺失;一部分患者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左侧肾静脉,也就是所谓“胡桃夹综合征”,由于左侧卵巢静脉汇入左肾静脉,左肾静脉的受压可以导致左卵巢静脉淤血;左髂总静脉受压可以导致左侧髂内静脉淤血;多次怀孕生产导致的盆腔充血和激素波动,会使卵巢静脉和髂内静脉的扩张,可能使瓣膜失效,发生静脉反流;一些亚临床的静脉血栓会加重病情;少见病因如子宫位置不良,激素和精神因素也发挥作用。
典型症状就是20岁~45岁多次生产的妇女,慢性盆腔疼痛超过6个月,长时间坐或站立疼痛加重。疼痛性质是钝痛、沉重、酸痛,经期或性生活加重。
查体可见阴唇外阴或会阴区静脉曲张向内侧延伸到大腿上内侧或向后到臀部或大腿上1/3。
考虑到盆腔淤血综合征介入栓塞治疗有肺栓塞风险,药物治疗有特效,还是推荐采用药物治疗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