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八届上海国际消化病学学术大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消化科主任及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长房静远教授指出,高效价廉的共生梭菌检测有望成为无创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新手段。
仁济团队的研究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共生梭菌(clostridiumsymbiosum)和早期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相关。该成果于2017年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杂志《Cell》杂志。
房静远团队证明了共生梭菌是高效的早期诊断大肠癌生物标志物,同时其对于早期大肠癌的诊断效力高于常规的粪便隐血和血清肿瘤指标。这个新发现高效价廉,可作为潜在的无创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新手段。相应的方法及手段均为团队独立设计研发,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目前相关临床转化事宜正在积极实施中,预计三年内投入临床使用。
近年来很多研究数据已证实了肠道菌群和大肠肿瘤的关系。因此,包括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院消化科主任AnthonyN.Kalloo教授、曾撰写幽门螺杆菌诊治MaastrichtV共识指南等国际最新指南的执笔人在内的多名国际专家,与国内沈祖尧院士、张学敏院士、王福生院士、李兆申院士和陈孝平院士等中外专家在大会上呼吁:调节肠菌可能影响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关阅读:上海国际消化病学学术大会(SICG)于1988年由江绍基院士、萧树东等教授创办,是中国消化学界创办最早的国际性会议之一。本届大会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学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消化病分会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