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8月14日> 总第1530期 > 07 > 新闻内容
审美是一种修养
综合编辑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14日  查看次数:  

  美的东西对人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你会主动去接近它们,给自己提供一个相应的环境。听雅乐、读书籍、赏名画,平凡的生活中总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格调。

  如果展开一幅世界经济地图,你会发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比如美国出口的是金融服务,日本出口的是制造业技术,中国人出口的是劳动力,欧洲人出口的是古老的贵族文明积淀下来的审美,几乎所有的奢侈品都来自欧洲。

  审美是一种历史积淀,前提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连续性。

  对个人而言,审美是一种品质和修养

  一个审美能力低下的民族不仅素养、品格不高,道德水准也会有问题。如果一个人接触过真正美好的事物,这种美好会潜移默化地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变成他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管他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这种美好都会伴随他一生。

  看看我们的校园里,许多男同学穿着一条大短裤,露着带毛的双腿,穿一双拖鞋,身披庄严的毕业礼服满校园逛。你们觉得美吗?

  今天,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中国人的标准,基本上就是服饰与行为。针对个体,主要看服饰。相对于其他亚洲人,中国人的服装搭配比如衣裤、鞋帽、鞋袜等的搭配基本是不合体的,远远一看便知道是中国人,在亚洲人里韩国人喜欢穿着鲜艳,穿的素雅且搭配合理的多半是日本人。

  如果是团体,看到一个人在说,几乎所有人在听是日本人;一个人在讲,一半人在听,一半人乱乱哄哄的是韩国人;一个人在说,少数人在听,多数人各干各的,大多是中国人。

  审美是一种自我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审美是一种尊严意识。在那些正式或庄重的场合,一个没有仪式感、着装随意的人既是对自己的贬低,也是对他人极大的不敬。

  在更大意义上讲,审美可以让人知晓世界上的美好与丑恶,它告诉每一个人,人类的行为应当是有底线的,知道有些事情是绝对不可以去碰的、不可以去做的,而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样,我们社会的道德水准才会有所提升。

  文图整理自微信公众号“吉林大学经济学院(jlueconomics)”   

        相关阅读

  审美水准就是“妈妈的味道”

  人都有一个无论走多远都抹不掉的印记,生病的时候,思乡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想念“妈妈的味道”,哪怕只是一碗普通的粥和面。审美也是妈妈用另一种方式留给我们的印记,无论走多远,都留存在生命里。

  每个人的成长史就是他的审美体验史,他的视觉的、听觉的、味觉的、触觉的、嗅觉的体验造就了他的艺术、音乐、饮食,乃至整个生活的品位和品质,或者说幸福感。而这个体验是和成长环境,尤其是家庭环境密不可分的。

  曾经看到一本小书《中国公众家庭审美调查》,是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的两位教授吕胜中、邬建安带领学生做的一项研究,他们在调查中发现,经济状况虽然会影响人们的审美选择,但人们还是努力向自己所认同和向往的审美理想靠近。在项目出版物的总结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户家庭实际上都是一个封闭的审美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真实地展现自己的审美态度。”

  如果把每个家庭都看作一个审美空间,在这里,妈妈就是孩子审美的导师。

  作家梁晓声说:“民族和民族的较量,也往往是母亲和母亲们的较量。”虽然有人说育儿拼的是妈妈的人生功底,但这个功底不是在书和理论,而在生活的美的细节。这个功底不着声色,面对孩子甚至不必很明确地告诉他,这个美不美、好不好,带孩子置身其中,享受其中。

  摘自《生命合伙人》,戴亚楠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