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7月13日> 总第1521期 > 12 > 新闻内容
小儿疰夏须早防
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博士 吴义春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3日  查看次数:  

  疰夏,又称为暑热证,多见于小儿,一般是指婴幼儿夏天发生的特有的季节性疾病,临床以长期发热,经久不退,同时可见有口渴、多饮、多尿、少汗或不出汗为主要特征,在我国南方及临海地区较多见。好发年龄为6个月~3岁,有明显的季节性,集中于6、7、8三个月,与气温高低有关,是因素体虚弱、复感受暑热之气而引起,常乏力倦怠、眩晕心烦、尿多汗少,体温波动在38℃~40℃,热期可达1~3月。

  夏季气候炎热,小儿体质薄弱,不耐暑热,为暑气所伤,内侵肺胃。暑多夹湿,湿之为病,多伤脾,日久化热,津液必伤,津液耗伤,加之气虚,往往出现热邪羁留而不易退。夏季气候炎热、雨湿较多,天暑下迫,地湿上蒸,体内湿热,湿热相合,导致疰夏。疰夏也可并发中暑等夏季多发病,因此要及早预防。

  可服用一些如香砂六君丸、当归补血汤、六味地黄丸等药物,以达到有效预防。平时多食冬瓜、萝卜、番茄、黄瓜、苦瓜、黑木耳、紫菜,有利于化湿祛浊。大麦茶、苦丁茶、菊花茶等可常饮用。还要保证足够的休息,避免出汗过多,及时补充水分,适度通风,注意清淡饮食,保持健全的肠胃功能,减轻疰夏症状。需要强调的是,夏日贪凉,过食生冷,也是疰夏的原因之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