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救”了我三次
作家 冯 唐
跑步,曾救过我两次,如今是第三次救我。
第一次是在小学。我从小多病,小学三年级之前总被父母带着去复兴门附近的儿童医院。后来,我的班主任很严肃地和我谈,身体这样下去不行啊!我说,以后我走路的时候就一路小跑,跑习惯了,身体或许就好了。
后来,我就严格执行了,从小学门口到我家,跑十分钟。我书包叮当作响,我跑上三楼,跑进家,我爸的炒菜就上桌了。我爸说,他一听到我书包的响声就葱姜下锅,我跑进家门,菜就刚熟。我跑去报亭买报,我跑去副食店买散装白酒,我跑去工厂洗澡,后来,我真不用去儿童医院了。
第二次是在军校。念北大之前,我在陆军学院军训了一整年。到军校报到的时候,我一米八零,一百零八斤,离开军校时,一百五十斤。在军校,我每天早上六点起,跑半小时步再吃饭。每顿早饭两个馒头,每个馒头比我脑袋都大。
一年军校的底子让我“吃”了二十年。这二十年我的运动只有:念书、思考、饮酒、写作、开会、坐车、乘机。到了四十岁前后的时候,我发现底子吃没了,再不锻炼再不跑步,就不行了。
我还是一百三四十斤,但是和以前的分布不同了。二十年前是一棵树,抵抗万有引力,昂扬挺立;现在是一口袋劈柴,顺着万有引力,就坡下驴。还是念书、写作,但是两三个小时之后,腰背就痛得叫喊,再也没有物我两忘、晨昏恍惚的状态了。所以,又想起在过去救过我两次的跑步,重新开始跑步。
我随身的行李箱里永远放一双跑鞋、一条短裤、两件换洗的圆领衫。我继续原来的路子,按照以下五个原则,跑步:
第一,敢于开始。最难的是开始,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挤出一个小时,逼逼自己,放下手机,去风里跑跑,风会抱你。
第二,必须坚持。不想再继续的时候,再坚持一下,会越来越轻松。听别人说,如果想有任何效果,至少跑半个小时,最好一个小时。
第三,忘掉胜负。不和这个世界争,也不和别人争,更不要和自己争。争的结果可能是一时得意,也可能是心脑血管意外,后者造成的持续影响大很多。
第四,享受成长。跑起来之后你很快会发现,渐渐地,一千米不是问题了,渐渐地,三千米不是问题了,渐渐地,一万米不是问题了。给身体足够时间适应,它就能出现很多让你想不到的事儿。
第五,没有终极。让自己和身体尽人力,其他不必去想,多想无益,徒增烦恼。
在这五个原则下,跑步给我带来十个好处:
第一,欣快。肉体运动,肌腱伸缩,坚持一段时间,内啡肽和多巴胺分泌加强,不用药品不用酒精,自然欣快。
第二,甜睡。跑到量之后,身体持续微微热,倒头便睡,一觉儿天亮,做梦都梦到睡觉。
第三,能吃。跑完之后,真饿啊,上菜之前恨不得把筷子当成竹子吃了。等菜上来,狂吃,因为跑步已经耗掉了好几百大卡,心里毫无压力。
第四,能瘦。规律跑步后,体重能抵抗年岁的压力。人过了四十很多事儿逐渐看开,但是一觉儿醒来,发现腰身还能套进大学时代的牛仔裤,还有肉眼可及的髂骨和腹肌,还是会开心地笑出声来。
第五,去烦。与其一起搓饭,不如一起流汗。年纪大了之后,聚在一起常常不知道说些什么,不如一起一边慢跑,一边分享彼此生活中的际遇。
第六,感受。很多小时候走过的路我们还没重新走过,再走一次,很多复杂的感受会超出语言表达的极限。尽管生长在北京,北京很多好玩的地方我还是没去过,所以找个晴天,跑十公里,去牛街吃羊杂。
第七,充电。长期写作一次次提醒我,不跑步不行了。一天写完五千字如果不跑一小时,第二天完全写不出蹦蹦跳跳的段落和句子。四十岁后的春节,我只做三项运动:写作、跑步、陪父母吃饭。
第八,放下。跑步能让脑子暂时停止思考,脑子的闪存清空,绝大多数的纠结抹平。如果还放不下,就再跑五公里。放下之后再拿起,心神中会多出很多新意。
第九,偶遇。我在跑步中遇上过黑莓、很多毛的狗、不知名的花、不知名的面目姣好的女子。
第十,独处。没有其他人,没有经常看手机的一个小时,胜却人间无数。
摘自微信公众号“冯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