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4月02日> 总第1495期 > 07 > 新闻内容
我们的脑子越来越懒
健康时报记者 任 璇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02日  查看次数:  
  健康时报记者  任 璇
生活中,你肯定遇到过类似的情形,领导让你写一篇个人工作总结,提笔却不知如何开头,只好网络搜索一下,不经思考地贴上几段,领导交给你的工作是完成了,但这并不算是你的劳动成果。
为什么我们的脑子变得越来越懒了?
“因为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本能,‘害’不仅是指危害,还包括辛勤、劳动等付出。如果条件允许,人都会选择更省力、成本更低的方式生活,也就是说,都会趋于更懒。比如,当我们可以用低廉的价格买到食品时,我们就不会再去走做饭的流程。当今的信息社会有很多的现成的信息来源,人就会本能般的‘懒省事’,去直接利用这些信息,而懒得动脑思考了。所以,这是一个比较普遍而常见的问题。”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宋崇升谈到,然而,脑子懒却未必是好事情。
懒在脑子,伤在生活
脑子懒,不利于自我学习与提升。
要知道,获得信息,我们可以靠查询,而获得知识,我们只能靠思考,脑子懒让我们不再热衷于思考,即使阅览了万千信息,也和过眼云烟一般,无法转化为知识为我所用。
脑子懒,会反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带来“低质量”的忙碌和无限的疲惫感。脑子懒,做什么都始终沿着惯性运转,即使每天努力的如陀螺,但不去思考改进,做出来的东西就会千篇一律,没什么进步和创新,自己也容易感到疲累。
懒在脑子,伤在身体
脑子懒看似是省事,但却未必是健康的。宋崇升表示,人的大脑是需要不同层次地刺激的。
网络确实可以给我们提供海量的信息,但这些都是间接的刺激,而人的大脑还需要直接的刺激信息,比如真实地参与到一些情境中、运动中等带来体验,带来与他人的互动。
如果过多地依赖网络的刺激,人们就会不自觉地减少其他信息获得来源,这既不利于大脑的成长和健康,也会形成思维的惰性,即盲从,而缺乏思考和质疑,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而创造性的思维,是能够把你的思路打开,让你迸发出很多非常规的、有趣的想法的。
此外,过于依赖手机、电脑等信息渠道,还会占用你的很多时间,特别是会减少你运动的时间,也不利于躯体的健康。
信息时代,主动用脑
宋崇升提醒,正常脑功能的维护,即需要信息的输入,也需要信息的输出。
主动的思考、分析,就是信息输出最好的方式,也就是说,你需要经常用脑。比如,多与他人交流,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多地承担任务,挑战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尝试体验新的生活方式。
在信息获取方面,要适当减少网络的低廉信息,有选择地阅读一些高质量的信息。最好是安排一些时间,经常性的阅读经典或较新的书籍。虽然手机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享受到碎片化阅读,但碎片信息不够系统全面,难以和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不能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体系当中去,终会让人感到无所收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