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3月02日> 总第1486期 > 18 > 新闻内容
糖友更易听力下降
健康时报记者 孙 欢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2日  查看次数:  

  编者按:2018年3月3日是第19次全国爱耳日,今年的宣传教育活动主题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在大多数人看来,糖尿病与耳聋似乎扯不上联系,其实不然,美国《临床内分泌和代谢杂志》刊登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发生听力问题(耳聋)的危险比非糖尿病健康人群高两倍多。  刘建华:北京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擅长:耳鸣耳聋、过敏性鼻炎、急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疑难病等;出诊时间:周一上午(专家门诊)、周三上午(国际部专家门诊)、周四(专家门诊)、周五(专家门诊)、周日上午(专家门诊)

  成志锋: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主任医师;擅长:糖尿病、肥胖、痛风、骨质疏松、甲状腺疾病、垂体功能减退症等内分泌系统疑难病症;出诊时间:周一(特需)、周四(特需)

  中老年糖友:血糖控制不好耳病提前20年

  “人老了听力下降很正常”,这是许多老年糖友都会有的想法。但有些糖友的耳聋耳鸣却是非正常的,甚至是更早的。

  北京东直门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刘建华表示,一般来说,人会在65岁以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问题。但对于糖友们来说,这种情况在45岁之后就可能发生,比正常人提前十多年出现。

  糖尿病为何会引发耳病?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主任医师成志锋解释道,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血管发生病变,致使糖尿病患者身体中的许多微小血管都会受到影响,其中就包括供应耳部的两条动脉血管,一旦耳部血液供应不足造成耳部缺血,就会给耳朵内负责听力功能的毛细胞带来不可逆的损伤,使患者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甚至是耳聋。而这种伤害往往是同时的,两耳一起出现。

  糖尿病患者要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控制好血糖是关键。刘建华表示,只有把血糖控制好了,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对于老年人来说,在生活中要避免暴露在噪音之中,平时也不要为了听得更清楚就长时间佩戴耳机,声音太大往往会刺激我们的耳部听觉毛细胞,对耳朵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同时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像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普遍具有耳毒性,在日常服药时要尽量避免。

  如果老年糖友发现自己出现明显的听力下降,那么,在一周之内要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最晚不要拖延过一个月,否则可能错过救治的黄金期。成志锋提醒,除了逐渐加重的糖尿病耳病,糖尿病患者耳前区神经痉挛还可能会引发突发性耳聋。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要太过惊慌,多数突发性耳聋病情都是可逆的,可以接受高压氧治疗,治疗的时间越早,恢复得越好。

  妊娠期糖友:孩子听力恐受影响

  成志锋表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孕育的胎儿容易形成高胰岛素血症,该病症可使新生儿发生低血糖。低血糖会对孩子造成脑损伤、神经发育障碍。

  为了避免妊娠糖尿病对胎儿的不利影响,目前孕妇在产检中都会加上妊娠糖尿病的筛查(简称“糖筛”),一般在妊娠24~28周进行“糖筛”,如果“糖筛”不过关,还会进一步进行糖耐量检测。一旦检查出糖尿病,可以先进行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如果3~5天后血糖仍无法达标,就必须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属于大分子,不会经过胎盘影响到胎儿的健康。胰岛素治疗应一直持续到分娩,确保妈妈和孩子都有一个安全的身体。

  如果担心自己的糖尿病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在孩子出生后进行听力检查时就要格外注意,如果3个月的筛查孩子没有达标,要注意复查。孩子的听力决定了是否孩子今后是否能够说话。如果孩子听力确实存在问题,可以采取佩戴助听器,嵌入电子耳蜗等方式及早干预治疗,避免孩子因为听不见声音导致不能开口说话。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