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2月06日> 总第1481期 > 10 > 新闻内容
给老人留点念想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 高 芹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06日  查看次数:  

  最近,看了一段央视著名主持人撒贝宁的采访,谈及当年将老爸老妈由武汉接到北京居住,自以为是孝顺,数年后才发觉,父母的北上,其实失去了更多——失去了熟悉的生活环境,朋友同事;远离了家族中的亲人;放弃了自己的爱好及团队的活动……他为自己当年鲁莽的“孝顺”感到抱歉。

  事实上,大多数子女的觉悟都是滞后于现实的。

  一个80多岁的老婆婆,有5个子女,都在国外。原先,老两口身体都健康,每年只回来一两个子女一起过年。去年全家团聚时,5个子女都到齐了,因为老父亲死了。  处理完老爷子的后事,子女商量要接老妈到国外去,老妈也同意了。于是子女们忙着卖房子,卖家具,卖所有东西。

  结果老婆婆在国外没住半年,就吵着要回国,宁可一人独居也不在国外住了。于是,孩子又张罗着把房子买回来,交了数额不菲的违约金。

  终于,老婆婆又住到原先的房子里了,但房子的一切还在吗?往日的情景还在吗?他和老伴儿共同拥有的熟悉的物件、回忆还在吗?回国后日益减退的记忆难道与此无关?

  毫无疑问,老人的孩子是孝顺的,也有经济能力。我无意评价对错,只是由此生发了许多感慨。

  孝顺的孩子,不一定能让父母舒心,顺心。可能无意中,就把老爹老妈当成“物件”了。子女可以很好地安置这个“物件”,要求这个“物件”听话,别抱怨,别找麻烦。其实,无论是老人,还是子女,可能都没有想到“陌生,生疏,不习惯”产生的孤寂,可能就是老年人心理疾病的重要起因。

  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埃里克森认为,有生活目标的人在老去时,身体和精神都更健康,而周围环境的改变,可使老人暂时失去自我和目标感,无所适从。目标感通过直接影响心理和维持身心活动来预测总体健康状况。

  等我老了,请不要把我熟悉的一切扔掉。我需要生活在一个熟悉的环境里,一个熟悉的房子里,被温暖的记忆包裹。

  我打开抽屉,会有一个小盒子,盒子放着孩子8岁时给我买的戒指。我打开橱柜会发现一个信封,那是你老爸第一次给我写的情书,虽然字迹拙劣,都是家长里短,但我宁愿把这第一封信当做情书,愉悦自己。

  我扶着桌子椅子,在屋里蹒跚,知道桌椅在什么地方;我老眼昏花,也能摸到抽屉里一个久放不用的物件儿。因为我熟悉那里的一切。即使老妈糊涂之至,真的要去养老院了,请暂时为我保存我熟悉的一切。当确信老妈已经“记忆化作流沙,亲人变得陌生,心智有如孩童,世界重新归零”时,再做处置吧。

  相关阅读

  爸妈为啥爱怀旧?

  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心理实验室 马 媛

  问:“怀旧”是回忆过去的事,爸妈虽然回忆的也是过去的事,但为什么大多数是好早好早以前的事情呢?

  答:这是因为进入老年期后,老年人由于大脑发生衰老,很多认知功能都出现了老化现象,记忆功能也是一样。他们对最近发生事的记忆减退,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能力受损,但他们一般对过往的事记忆能力的衰退比较慢,长时记忆得到了保持,所以经常讲的是好早以前的事。

  问:我奶奶总是会拉着我唠叨一些她过去的事情,但是爷爷就不会这样。老年人怀旧的多少有没有性别差异呢?

  答:怀旧是有性别差异的,研究发现,老年人中女性更容易怀旧,而且过去经历丰富的人更容易怀旧,而且男性和女性在怀旧的目的上也有不同,在自我认同的目的上,女性更多;在苦难重现的目的上,男性更多,男性更可能对过去事业或者生活上的一些不足表现出“耿耿于怀”。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