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8年01月09日> 总第1473期 > 07 > 新闻内容
心理时间与幸福感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教授 祝卓宏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9日  查看次数:  

  年少时常盼着过年,盼着周末,但现在依然记得小时候编的顺口溜“到了星期一,如同蹲监狱,到了星期二,只是好一点,到了星期三,一天快一天,到了星期五,还有一晌午”,但是现在,人到中年,近知天命,感受到时间过得很快,转瞬之间,一年又过去了。到了老年,也许会感到一生的时间过得更快吧?这都跟心理时间有关。

  心理时间是法国思想家柏格桑提出的概念,他把心理时间称为主观时间,即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互相渗透,他认为人越是进入意识深处,空间时间越不适用,只有心理时间才有意义,在心理深处从来没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界线。

  我们高兴的时候感到“时光飞逝如电”“光阴似箭”,难过的时候感到“度日如年”“遥遥无期”,良辰美景的时候感到“一刻千金”“韶华易逝”,思念爱人的时候,感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为伊消得人憔悴”,焦虑的时候感到“十万火急”、“迫不及待”,努力奋斗的时刻感到“夜以继日”……心理时间是与每个人的内在情感状态、心理健康状态密不可分。

  心理时间还与单位时间内接受的信息有关。如果一个人闲来无事,他就会觉得时间很慢,如果忙于应付各种信息,就会感到时间紧迫。在2018年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不妨评试着估一下自己的心理时间是慢了,还是快了?

  时间老人是最为公平的,每人每天分配24小时,可是,我们每个人的感受却不同,如果用每天的幸福感作为美好生活的评价指标,那么美好生活会与哪些因素相关呢?我们不妨静下心觉察一下。

  既然是幸福感,是一种感受,首要与情感有关,情感不一定都是快乐,也可以是宁静、平静、安详,当然,积极情感越多越幸福。但是,生活总会不断地给于我们消极情感,或者不想要的情感,如果不接纳这些,回避消极情感,反而会失去积极情感。因此,首先需要学会接纳,接纳消极情感,同时,创造并获得积极情感。

  而积极情感自然与他人有关,特别是重要他人、亲密关系有关,因此,还要建立稳定的、温暖而积极的人际关系。这就需要接纳、尊重、信任、包容、关爱、谅解、积极关注等,能够“心甘情愿的说好,温和而坚定的说不”,然而,很多亲密关系因为沟通中的暴力而遭到破坏,因此,就要像普京2018年新年致辞中表达的“让信任和相互谅解永远与我们同在”。更要像孔夫子2500多年前所说的“勿意,勿必,勿固,勿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做到这些,首先需要有反思反观的习惯,这样才能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有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将会有利于维持更多的积极情感,也有利于物质财富的积累与社会成就的获得。

  幸福感自然离不开物质财富和社会成就(俗名“名利”),“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创造物质基础和社会成就需要持久专注,投入于某一个领域而奋斗,专注需要对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及内心复杂的欲望有所觉察,看清楚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也是社会最需要的,如果达成个体需求与集体需求一致时,必然会乘大势而为,不是以小利而为,“识时务者为俊杰也”。另外,幸福感还要保持灵活性,及时调整自己的价值方向,如同方向盘需要不断调整一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