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 张纪水
孩子
好动坐不住、
上课无精打采经常走神、
做事情三心二意丢三落四、
做作业时拖沓磨蹭、
粗心马虎、
自控力差。
这些都是让妈妈们
非常搓火的行为,
但这很可能
不是孩子故意的,
而是因为
专注力不够导致的。
IC供图
专注力,就是注意力,是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大信息通道的综合关注能力。包括主动注意力和被动注意力。主动注意力需要自己控制自己,如听课、学习、写作业等。被动注意力指专注于感兴趣的事情,如玩电脑游戏,看电视动画片等。
注意力和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一起,组成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注意力是其他四个能力的准备状态,所以也被称为心灵的门户。注意力从宝宝出生起就有了,是逐渐发育的过程,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孩子的成绩、成就、人际关系,都会产生影响。所以,家长们从宝宝出生起就要保护注意力。
除了多动症、抽动症、孤独症等疾病导致患儿存在轻微脑组织损害和代谢异常等问题,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外,重点要提醒家长的是,您的一些无意识的行为可能也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
给孩子吃过多的糖
有的家长会给孩子吃过多的糖果,过度吃糖会刺激孩子的情绪,影响专注度。摄入糖分过多所致的胰岛素抵抗,使自体能够产生胰岛素,但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利用胰岛素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能力下降,从而对大脑发育产生影响。
家庭教育态度不一致
注意力也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成员如果经常出现教育态度不一致,比如妈妈允许爸爸却不同意等,会让孩子经常处于无所适从的状态,没有定性,学会看脸色行事,从而影响行为习惯,对注意力也产生影响。
缺乏延迟满足行为
有些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缺乏延迟满足的行为,让孩子随心所欲,没有忍耐力,克服困难的观念也比较落后,而延迟满足对于孩子的注意力是有影响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曾设计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延迟满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那些具备延迟满足素养的孩子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上明显自我控制力更强,而且注意力也更集中。
买过多的玩具
有些家长会买很多玩具给孩子,经常在孩子面前摆上一大堆玩具或书籍,这种行为也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一会玩这个一会玩那个,无法形成持续的注意,会导致注意力涣散。
对于小宝宝,应该一次只为他们提供一个玩具玩,对于大孩子,可以让他经常进行大声朗读,逐字逐句读,这是一种多感觉整合的训练,孩子必须保持高度注意力才能完成。
家庭生活节律太快
有的家庭父母特别得忙,家庭生活节奏安排的过快,而孩子在发育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去专注做事情,发展注意力,所以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慢慢专心地完成一件事情。此外还要合理安排作息,要劳逸结合,如果没玩没了的给孩子讲故事,注意力再好的孩子,也会厌烦,1~5岁孩子听10~15分钟的故事,然后再去进行一段时间的户外活动,能帮他们保持更好的注意力。
父母经常玩手机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研究人员在《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刊发的一项研究发现,家长陪伴孩子时经常玩手机可能导致孩子在注意力方面的发育受到拖累,过去通常认为,注意力源自人的自我控制,但本次研究显示,社交行为也会从外部影响一个人的注意力。而父母专注地陪孩子玩耍,也可以是一个帮孩子增强注意力的方法。
频繁打扰孩子
有的家长经常在孩子专注玩的时候,叫孩子或是插手指导,导致孩子无法专心的在一段时间内独自完成一件事情,其实孩子在专注做事情的时候,最好不要频繁的干扰他、干预他、引导他。
此外,画画、书法、围棋等练习也对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很有好处,如果家长感到孩子注意力有问题,不管是不是真的有问题,都可以带孩子去就诊评估,医生可以给予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指导。对于确实存在专注力不足的孩子,通过专业的感觉统合训练、脑认知功能训练、行为干预等综合干预方式及时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