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12月15日> 总第1466期 > 21 > 新闻内容
生病是祸也能是福
摘自《好好说话》,学诚法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15日  查看次数: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病魔缠身时,我们不仅要忍受身体的种种痛苦,还要承受恐惧、焦虑等精神上的压力。不过,苏东坡曾有诗曰:“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就是说,人生病的时候能够闲下来休息,倒也并非是一件坏事,此时保持内心安稳堪为最佳良方。

  的确,事情都有两面性,生病也是如此。若能认识到生病的益处,我们便容易拥有一份良好的心境,从而做到身苦心不苦。

  平时我们可能走路健步如飞,但脚骨折了,就要拄拐,很不方便,稍微碰到,还会很痛。这时我们不禁感慨,能步履轻盈地行走,原本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对于一个瘫痪卧床的人来说,只能透过窗户望到湛蓝的天空,看到几只自由飞翔的鸟儿,这时的他是多么渴望像正常人一样重新站立起来!

  人的生命是短暂而宝贵的,但我们却常常不以为然,总觉得自己还有大把时间,生病时才会想到珍惜。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曾说:“要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这是经历了困苦与磨难而获得的人生感悟。

  生病会策发我们的同情心。身体健康的时候,我们很难去体会患病者的苦衷。身边的同事生病了,你可能会关心和问候一下,但多是出于情面和礼节,不容易感同身受他人的病苦和焦虑。而对社会上那些每天身遭病苦、或者缺医少药、或者无钱就医的人,我们会觉得很遥远,与我们无关。

  久而久之,我们的心就会变得越来越冷漠和麻木。而当我们自己亲身感受到病苦时,就容易对他人生起怜悯之心、慈悲之心。我们甚至可以透过自己手术刀口的疼痛,体会到牲畜被宰杀时的痛苦,体会到我们曾经伤害过的众生的痛苦。

  慈悲心能够让我们不仅关注自己的苦,还去关注更多人、更多众生的苦,从而让我们的心量得到扩大。

  生病还能帮我们缓和与家人的关系。虽然有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对于习惯了强势的父母而言,当他们的身体出现了状况,需要依赖孩子带着看病、挂号、住院,逐渐也就放下了父母的威严。而且,对于一些独居的老人而言,生病了常常也是孩子回家探望的时候,平时孩子们工作都忙,正好可以趁着生病的时候聚聚。所以,特别是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父母,不要把生病这件事妖魔化,不要去恐惧,以平常心去对待,也是有利于病情恢复的。

  生病会帮助我们减少骄慢。在健康的红灯亮起之前,我们可能一直很得意自己精力充沛、体魄强健;很得意别人赞叹我们拼命工作、业绩突出;很得意我们一帆风顺,是生活的幸运儿,优越感在我们内心悄然滋生。无情的病苦则让我们意识到自己内心真实存在的脆弱与无奈,意识到我们离不开他人的关爱与帮助,意识到我们的生命一路走来,并非只是靠着自己的打拼,而是仰仗无数人真诚相助的恩情。由此,感恩之心便会油然而生。

  生病还会促使我们思考和反省。看似挫折的经历,往往会给我们带来警策。生病使我们匆匆的脚步慢下来,审视自己生命的误区与盲点。我们为什么会遭遇病苦?我们是否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抽烟、喝酒,是否应该下决心改掉?古人强调身心合一,身体的问题,是否在暗示我们的心性也出了毛病?比如爱发脾气、抱怨嫉妒、心胸狭隘、自私自利等等。常言道:“平安即是福,健康即是福。”而我们是否在用宝贵的生命追逐难填的欲壑?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生病不仅给我们带来苦痛,也带来启迪。只要善用自心,我们就可以从病痛中滤出感悟,在这样的境界中提升心灵的品质,增加人生的厚度与高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