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煮鸡蛋要剥壳,尤其是有些鸡蛋很难完整的剥出来,需要一点一点的掰,不仅费时间,而且剥出来的鸡蛋不完整,看着都没有食欲了,着实很苦恼。遇到这个问题,煮熟后不妨先用凉水冲泡一下。
一般来说,煮熟的鸡蛋,皮和蛋白不容易分开的话,这样的鸡蛋通常很新鲜或者煮得不够熟。
具体的原因是:煮鸡蛋很难剥皮主要是与内膜和蛋白的紧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蛋白的酸性是影响蛋白质与壳膜附着力的最主要的因素。母鸡刚下的鸡蛋pH值在7左右,这时的内膜与蛋清的附着力最大,所以煮熟的鸡蛋最不容易剥壳,蛋白的酸碱度主要是由二氧化碳的浓度来决定,而二氧化碳的浓度会随着鸡蛋的存放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所以,鸡蛋内膜与蛋白的附着力就变小,一般来说,鸡蛋存放得越久,鸡蛋皮就越容易剥。
那么,到底我们怎样才能吃到既新鲜又好剥的煮鸡蛋呢?
平时,很多人采用凉水冲泡一下,就很好剥皮了。其实这不无道理,鸡蛋的蛋壳内有一层保护膜,鸡蛋煮熟后,膜则被破坏,当煮熟的鸡蛋放入到冷水中,鸡蛋的内部发生收缩,蛋白和蛋壳之间就形成真空空隙,这样鸡蛋就比较容易剥离了。
或者还有人在煮鸡蛋时锅里加点盐,也会使得薄膜就没那么容易附着,也方便剥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