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11月07日> 总第1455期 > 07 > 新闻内容
给孩子另类的娇惯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7日  查看次数:  
  心理门诊:为什么孩子会爱生气,容易着急?有时候还会很犟,不听商量?我怎么做才能了解他的心理,改变他的性格呢?
心理咨询师维尼:出现这种情况下大多与家长的做法有关。家长按照自己的标准处处要求孩子,限制他,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他自然生气,而且他会发现,只有生气、哭闹才会管用;当大人要求孩子做他不愿意的事情时,他只能采用“犟”的办法,不跟你商量,因为他发现商量是没用的,大人反正不听他的。一个扭曲的性格就这样形成了。
心理咨询人本主义学派掌门人罗杰斯说“不要想控制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把他当做一个人来尊重他才会激发他的能量。父母要相信他会成为他自己,不需要伪装,不需要压抑,他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自我主导的人,一个拥有个人目标和价值观的人。而且他会从这样的家庭关系得到很大的满足,会爱家人,爱交流。”
简单地说,就是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他自由,多让他做决定,心理咨询的专业术语叫做“无条件积极关注”,即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使来访者觉得他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尊重孩子,给孩子自由,初听起来好像和娇惯孩子相似,但其实是有天壤之别的,这是另类的娇惯:对孩子“无条件积极关注”,尊重他的想法和愿望,会有利于他的成长,至少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孩子不会感到压抑。但也有一个尺度的问题,  给孩子自由只能是相对的自由,需要适当的约束,孩子的愿望也需要节制,立规矩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并让孩子愉快地接受;
尊重孩子的愿望和意见,但并不等于什么都按照孩子的想法来,在孩子的想法确实是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和孩子商量、谈判,使他能够愉快地同意父母的意见或者产生一个妥协的方案。比如孩子想吃“垃圾食品”,可以和他商量,换成他喜欢的玩具,既尊重了他的愿望,又坚持了你的原则。
另外,人都是有一定惰性的,我们是如此,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完全随他的心愿,有些事情,他确实可能不会主动去做,所以,家长需要督促和推动,用平和的态度适当地推动孩子去做,既能让孩子觉得做起来容易,也能帮助他激发兴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