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10月31日> 总第1453期 > 07 > 新闻内容
你是上网自诊狂吗?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 田 超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31日  查看次数: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  田 超

  在如今的网络时代,许多人察觉身体不适后,第一反应便是上网搜索与症状相关的疾病,但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不但真实性有待辨别,有时还会增加自己的焦虑,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上网自诊狂”。

  悉尼医院精神科的 Vladan.S 医生在 2017 年 5 月的 Psychother Psychosom 杂志上对于这种 “上网自诊狂”病征进行了阐述:并不是说上网搜索健康类相关信息就能被称为上网自诊狂,上网自诊狂包括过度而重复地上网搜索健康类相关信息(严重者甚至占用其他正常活动时间)和焦虑水平随着搜索不断提升,这两个方面。

  虽然上网自诊狂仅仅用于称呼这种特殊行为,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诊断,但是不论患者上网搜索前是否患有疑病症,在搜索后都有可能变得极其焦虑。

  举例来说,当患者对自身病情不确定时,他会上网搜索资料,而网上的信息往往是模糊而充满矛盾的,这就使得希望寻求合理解释的患者不断进一步搜索。此外,患者很可能选择性地阅读诸如“这可能是癌症!”之类的夸大信息,进而会加重对疾病的焦虑,为了缓解焦虑,他只能继续搜索以寻求确认。

  然而,网络信息不仅模糊、矛盾,而且充满着漫无边际的信息干扰,有时还会提供潜在增加焦虑的信息,那些想要通过确定的信息以求心安的患者只能无助地在线上挣扎;另外,还有很多患者不懂得如何对待搜索到的大量信息,盲信排名较前的搜索结果,这也都是增加焦虑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知道,信息超载是引起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的重要原因。

  要防治上网自诊狂,你就得学会甄别、处理网络健康的相关信息,从而降低上网自诊狂的发生率。比如搜索信息以官方健康机构推送的为主,因为官方健康机构会将此类信息以清晰、友好的方式呈现给用户;在查看相关文章时,重点看一下内容中是否有注明信息来源和出处、注明作者和审核者身份、注明信息发布修订的日期以及科学依据,给公众整个信息的全貌可以帮助公众准确地辨别信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也符合近期卫计委印发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健康教育信息服务管理的通知》。

  另外,要避免上网自诊狂,还应该明白网络只是获取信息的一个渠道,并不是万能的,网络搜索不能以诊断为目的,关于症状的综合信息不能形成诊断,网络资料即使给出了诊断标准或症状量表,也不能用于自我诊断,你应该在接受不确定性的同时培养自己批判性与现实性的思考。IC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