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护老年痴呆患者,一天容易,但一年、五年、十年……却是一场让人身心俱疲的持久战。面对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照护任务,照料者如何在心态上、操作上扛得过去,靠的不仅是毅力,还有技巧和方法。
毅力
做好打持久战准备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磨人”的病,没法根治,病程甚至长达10余年,在中国,约90%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居家照料,照护者不仅要面对繁重经济负担、体能负荷,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负担。
“如果说阿尔茨海默病老人是我们关注的一个疾病群体,那么照料者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近日,在由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支持的“阿尔茨海默病关爱活动”发布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神经科主任医师王鲁宁教授说,照料者面对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照料任务时面临的身心压力难以想象,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能让患者提前对自己面临的生活有个基本认知,不至于日后的精神崩溃。
毅力
顺着来学会换位思考
没有人天生是完美的照料者,在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照护中,崩溃会随时降临。这就需要照料者内心树立起自己的主心骨,是通过责备、对抗来控制老人,还是选择另外一种更温和融洽的方式?
王鲁宁教授分析,很多家属不了解这种疾病,也不知道如何处理,就很容易导致自身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们,多‘顺着’他们的心思,当他们不断重复问相同的问题时不否定,说错话或有幻觉时不纠正,做错事或是未完成任务时不责备,或许事情就好办一些。”王鲁宁教授说,几年前她遇到一个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女儿,老人跟她说话都是“咱妈……咱妈……”,把她当成姐姐或妹妹,最开始女儿不理解老人,总纠正母亲,后来发现她妈妈变得非常不听话,饭也不吃,觉也不睡,后来她也就干脆跟母亲“咱妈咱妈”的交流,走到老人的世界,后来老人反而没那么叛逆了。
“要多对他们微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何金彩说,对老人保持着微笑,表扬他们,“顺着”他,平时说话多陈述句少用疑问句,他听不懂时,耐心多说几次,她开心了,照料者也轻松不少。
方法
慢慢来给自己喘息的空间
“有些照料者面临的精神压力很大,很多人甚至跟我反馈,说‘大夫晚上我睡不好觉,你能不能给开一点安眠药让一睡睡一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解恒革介绍,不仅是被照料者,照料者的生活方式同样需要调节,比如说家里能不能增加人手,或是请一些辅助照料者的看护,不要把自己弄得非常疲惫。这对于照料者的关心应该是多个层次的。
有一些患者其实是非常适合到专业照料机构去的,但由于一些固有的偏见会让家属觉得送老人去照料机构是一种“不孝”,现在很多机构的在照护老年痴呆患者方面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专业照料并不是“抛弃”,而是给予照护者一些喘息的机会,同时让老人得到专业照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