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9月08日> 总第1440期 > 22 > 新闻内容
医德与病德
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 苏佳灿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8日  查看次数:  

  人们去医院看病,在要求医生有高尚医德的时候,自己是否也做到有病德了呢?

  查房时会骂哭病人,

  但没有病人不满

  对医生来说,所谓医德,我一直用8个字形容: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意思是,对外,医生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与病人的沟通、对病人的诊断、给予病人的治疗。最终治疗效果如何,大家都能看到,这是外化于形的,在这些有形的、客观的方面,你应当做得特别好。

  我的导师张春才教授,脾气不算很好,有时候他查房甚至会把病人骂哭。我作为他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跟过他很多年,亲眼看到他救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几乎没有病人说他不好。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把自己的技术做到了最精,能够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这就是外化于形的力量。

  而内化于心,指的是慎独,就是要把对每个病人的精细治疗放在第一位的自我要求。说实话,每个带组的医生就如同一个带兵打仗的将军,他指挥着一组医生为病人服务。在整个治疗实施的过程中,他带领下的主治医生、住院医生,几乎没有人会反对他说的话,因为他就是这一组的“老大”。所以,慎独显得非常重要。

  患者不要单方面

  要求医生成为“神”

  但是,外化于形、内化于心的同时,我也希望患者、家属和社会,把对医生的理解能够“内化于心”。怎么理解呢?就是患者不要单方面要求医生成为“神”,有意无意去神化医生,结果又如何呢?相互之间的矛盾还是在加剧。

  病人有时候会希望医生能有很多时间给他们讲解,没错,没有哪个医生不想跟你们讲清楚,但有时候真的做不到。

  打个比方吧,每周二有我的专家门诊,一般要看到60个左右的病人,然后我就不敢再看,为什么?因为几乎骨科病人都要看两遍,看一遍,诊断完拍片子,再回来继续。也就是说如果一上午看60个病人,相当于要看120人次。

  一人次一分钟,120人次就相当于两个小时,这中间还要做物理检查,进行诊断治疗、文书工作,再多的病人怎么看得过来?

  当然,也有人说,那你就少看一点,比如看30个病人就好了,但这60个人都是早就约好的,甚至有20~30个病人是外地来的,我不让他加号,他意见岂不更大?

  现在的医生,承载了太多社会的期望。很多人拿号排队,7点半来了,可能排到10点就已经一肚子火了。

  因此,真心希望每个人到医院去看病,要抱着对医学的尊重,要抱着对医生的理解,耐下心来,好好地看病。你想想,一个病人到了医院就火急火燎的,医生再有医德,有办法给你好好看病吗?医生看得了你有形的病,看得了你无形的病吗?

  所以我们全社会不能只要求医生有多高的医德,我们也同样要求病人要有病德。

  唯一拒绝

  为其手术的病人

  什么是合格的患者?我想给大家讲两个故事。

  第一个,我曾经接诊过一位105岁的髋部骨折老人,她的家属有80几个人,对于这样的高龄老人,很多医生都不敢给她开刀。

  后来她到我们长海医院急诊,正好找到我,我评估了一下,风险确实很大,但还是能耐受手术的。术前谈话的时候,家属只对我说了一句话:“苏教授,你所说的所有风险我们都知晓,你就放心地给我们做吧,我们相信你!”

  这就是和医生最简单的交流:我信任你,所以我把我的亲人交给你。

  后来我亲自为老奶奶做了手术,效果非常好,这个老奶奶后来有质量地又度过了好几个生日。

  第二个故事,我讲讲我唯一一次拒绝手术的病人。

  那个老奶奶76岁,髋部骨折,但身体其实还不错。来就诊的时候有三个人,老奶奶和她老公,还有一个50岁的儿子,这个儿子没有工作。

  我帮她检查过程中,发现老奶奶身体不错,完全能耐受手术,当时就很奇怪,为什么她跑了几家医院,都不愿意给她手术呢?

  交流过程中,我问了老爷子一句话,他刚说了句,老奶奶身体很好,儿子立马一个耳光打在他爸爸脸上,他爸爸马上就不敢继续说了。然后他母亲说了一句话“哎呀,我平时身体还蛮好的”,他“啪”一个耳光又打在自己妈妈脸上。

  我后来拒绝了这个手术。如果患者和家属有医学知识的缺失,我可以给他耐心讲解,但如果他是道德品质就有问题,我没有任何办法去约束他。作为一个病人或家属,你要有你该守的底线,你要有你该守的规则,如果你把你该守的底线和规则守好了,医生会很愿意给你服务的。

  最后还有一点,就是不要做一个让医生觉得你很“麻烦”的人。什么叫很麻烦的人?手术还没做呢,检查也没做呢,你可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已经罗列出10条问题准备问医生了。

  我经常讲,获得利益最大的,常常是那些看起来“很傻”的病人和家属,他虽然不懂医学知识,但是他说他完全信任你,这时候,医生会有一种被信任的幸福感,反而会对他所有的治疗更加用心;而如果你一开始就提出10个、20个、30个问题,医生心里可能就要打退堂鼓了。

  所以,真正做好一个病人或者家属,跟医生建立良好的信任桥梁,把自己的治疗真正交给医生,你可能收获得会更多。通过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化解彼此对医学问题认知的差异,就可以圆满地解决治疗的难题。这是我作为一名医生的体验。

  据微信号“医学界”(yixuejiezazhi),苏佳灿/口述、由丹萌整理自《医学不能承受之重》读书会现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