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皮肤看到皮下的血管,让医护人员准确找到皮下静脉,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近期,国内外一些医疗器械公司研发了各式各样打针“神器”颇受欢迎,这些被称为“黑科技”的血管可视化产品,主要分为LED红光投射、红外屏显示、红外投影式、智能眼镜以及手机App等五大类型。
五大类打针神器 红外投影式产品是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主要利用了血液中血红蛋白对近外红光的吸收强于其他组织的原理,通过数字影像技术的处理,将皮下静脉情况实时原位投影显示在皮肤表面,从而能够辅助医护工作。目前,国内的中科微光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红外血管显像仪Vivo500、博联众科(武汉)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VeinSight系列血管显像仪。
第二类就是LED红光投射类产品,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特殊的高强度LED红光对皮肤的照射,使得呈现在皮肤上的血管图像呈现黑色的阴影,就像把手电筒放在手底下一样。血管显现效果相对较差,价格较低。目前,深圳市贝斯曼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推出了3款静脉查找仪以及国外的Veinlite血管探测仪和Illumivein血管可视化设备都是采用这种技术。
而同样作为投射类产品,红外屏显示类的“神器”主要是利用周围组织、静脉中去氧血红蛋白对近红外光的吸收不同,将信息经过光电转换和图像处理,最后将静脉显示在屏幕上,供医护人员实时观测静脉。使用这一技术的企业主要是安徽省东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推出的系列静脉显像仪DF-300、DF-100、DF-200、DF-300S等产品。
最新的智能眼镜也能成为打针神器了。目前,市面上用于血管显示仪器类的医学眼镜主要是国外企业生产的Eyes-On智能眼镜和Oxy-Amp静脉查找眼镜。其中,Eyes-On智能眼镜可以让医生和护士透视患者的皮肤,清楚地看到皮下组织。
随着技术发展,智能手机也成为打针神器!VeinSeekPro是世界上首款用于血管可视化的智能手机App,不需要额外的设备,用手机就能成功发现皮下隐藏的血管。
首次穿刺失败率下降77.5%
以上五类“打针神器”其实就是血管可视化仪器,通过红外光、LED屏等一些技术设备,让患者血管更加清晰的呈现给医护人员。据韩国延世(Yonsei)大学研究,血管可视技术可将首次穿刺失败率由20%降低到4.5%;对于穿刺困难的病人,不使用血管可视化技术首次成功率为25%,使用了该技术的成功率为58%。
甘肃省人民医院使用了中科微光的产品后报告反馈到:血管成像仪不仅能够在查找血管方向提供帮助,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其他不少头疼问题。有时扎完不知道是不是漏液或者淤血,用血管成像仪一看就清楚多了。现在用习惯了,感觉空手给患者扎针,心里老不踏实。
国内使用率低走向国外市场
博联众科(武汉)科技有限公司营销负责人兰先生表示,国外医院对血管显示类仪器的接受程度比国内高。他们公司的产品是先从国际市场入手,再往国内推广。据他介绍,目前他们的产品销往50多个国家,合作伙伴都是知名的医疗器械公司。
除了博联众科之外,中科微光的产品也走向了国际市场,根据其官网信息显示今年2月,中科微光红外血管成像仪VIVO300、VIVO500S顺利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证,为其进军北美市场凿开了通道标志着中科微光在国际化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兰先生介绍到:“目前,打针‘神器’在国内很多三甲医院都在使用,并逐步向基层下沉,儿科、肿瘤、老年、影像、检验等科室用得较多,主要适用于婴幼儿、肥胖人群、多次化疗患者等患者;血管外科在做轻度静脉曲张手术、整形美容医院和科室在做面部注射时也会用到”。
“国内打针神器的市场使用率并不高。”兰先生说,现在大部分产品都是万元至十几万元,一些医院考虑到价格偏贵,暂时有些犹豫。
有业内人士认为,现在患者大多扎的针是picc置管,一个管可以用数月,不需要每天扎针。这也是影响“打针神器”市场占有率的原因之一。目前血管显示类仪器作为推荐使用仪器在2016年《输液治疗实践标准》中做重点推荐使用,静脉血管显示类仪器在国内的普及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