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3月10日> 总第1391期 > 10 > 新闻内容
我和爸妈不在一座城
摘自2月24日《都市快报》,严静/文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10日  查看次数:  
  现在,子女和父母不在同一个城市,
甚至远在国外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很多年轻人忙于求学、成家、打拼事业、经营自己的生活,
只是无暇顾及父母。
可是到了三四十岁,有一天突然发现,
父母已经老了,“养老”问题迎面而来,无法回避。
父母自己选好了墓地
讲述人:宋先生,40岁
上星期天,我妈从老家打来电话,说要跟我说个事情……我当时正开车,马上打断她说,正开车呢,过会儿我打过去。我妈马上说好好好,不急不急,小心开车。后来我一忙就忘了。
晚上才想起来,打回去,这才知道她要跟我说的是,前两天她和我爸两个人,跑去把墓地选好了。
我们家兄弟三个,我在杭州,我弟在广州,大哥在陕西老家,订墓地这件事儿连我哥都没让知道,老两口自己坐着公交车偷偷跑去看的,不仅自己选了墓址,还签了合同交了钱。
我当时就急了,这家公司卖墓地,它有没有资质?合同怎么写的?将来怎么续费?有没有人管理?以后国家会不会征地让迁走?……这么大个事情,怎么也应该跟儿子们讲一声吧。
我妈说,你们几个工作都忙,我们现在还能跑得动就自己去看了看,好在离我们家也不太远,坐公交车七八站也就到了,将来你们几个如果过去看我们也方便的,再说了,院子里好几个老人都在那里买了,大家还开玩笑说现在是邻居,以后还能当邻居……
我赶紧给大哥打电话,他听了也很吃惊。后来大哥跟单位请了半天假,专门跑去那块墓地那家公司考察了一下,说墓地他看过了,也打听了,那家卖墓地的公司,批文是有的,但手续不齐全,风险有,但不会太大。他还说,人家的墓地有好几种档次,从五六万的到一两万的,但咱爸妈挑的是最便宜的那种,刚开始订了还是一万八的,后来听说还有一万五的,又赶紧求着让人家换成了一万五的……
我又给我妈打电话,你们挑也挑个好一点的嘛,我们家又不是出不起钱。我妈说,都差不多的,我们两个将来能有个地方埋就行咧,买得再贵也是白花钱,反正我们将来也没感觉。我急了,大声说,你们没感觉,可是我们有感觉呀。
放下电话,那天我在窗边站了好长时间,眼泪不觉就下来了。
这就是我父母。他们这代人,一辈子省吃俭用,最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哪怕是亲生儿女。
这次之后,我发现自己才真正开始面对和父母的分离。从现在开始算起,能在一起的日子,还能有多久呢?真是不敢细想啊!
只养不敬,和养宠物有什么区别?
讲述人:陈先生,37岁
大家都读过论语中的子游问孝篇。子游问,什么是孝呢?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过来就是,今天所谓孝只是养活父母,人也一样能养活狗和马,光把老人养起来,不尊敬,不交流,和养宠物有什么区别?
我和父母交流不多,也不善表达,能想到的孝顺就是送钱。老爸老妈过生日,送红包;过年过节,送红包;有次我妈说到想买一件大衣,我二话不说给了她一千块。我一直认为自己很孝顺。
直到有一天,我妈过生日,我老婆带着7岁的儿子,洗菜切葱,做了一碗品相不怎么样的长寿面,儿子端上来,亲亲热热叫了一声“奶奶生日快乐”,我妈吃得那个感动啊,竟然偷偷转身抹了抹眼泪。
我才领悟到,花钱当然是孝顺,但父母需要的更多是精神上的慰藉,像我爸妈,退休工资吃吃喝喝够用了,我给他们的钱,他们可能都没动过,而是一心打算存下来准备给孙子用。
如果爸妈过生日时能给他们做顿饭,过年时一起拍张全家福,我妈想买大衣,我能陪她去商场一件一件试穿整个下午,肯定比简单塞给她一千块钱更让她高兴。
有事情叫得应,有快乐多分享
讲述人:邹女士,36岁
2009年我生了孩子,老妈立刻从老家跑来杭州帮我带孩子。但60多岁的老爸每次来都住不长,最多一两个月就要逃回去,用他的话讲“不习惯,买个菜还要卷起舌头跟人家说普通话,在老家的镇上,连一条狗都认识我”。事实上,在老家的老爸,有时候除了看报看电视,可能一整天都没人跟他对话。
父母两地分隔,每次想起这些,我心里都很内疚。孩子出生后,每一次家庭旅游,我都会想尽办法带上父母,几乎一次未落。考虑到他们的体力,一般都是国内自由行,广州、厦门、三亚、青海、敦煌、大连、青岛……走到哪里算哪里。老人加孩子,这样的旅行虽然状况不断,但是一家人能以这样的方式高高兴兴地团聚,在我心里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只是,这样的局面没有维持太久,大前年春节,一家人去了北京,爬了白雪覆盖的慕田峪,回杭州后老爸突发性耳聋,突然什么都听不见。去医院连续半个月治疗后,情况有所好转,但是这次突发事件,让老头儿固执地认为,“年纪大了,已经不适合出门。”从这以后,每一次旅行,他都坚决不肯随行。
父母衰老的速度,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老爸一人在老家,最让我害怕的事就是电话长时间联系不上,各种猜测,各种恐惧。有的时候,在无法改变家庭生活方式的时候,只能制定一些家庭内的生活小规则,比如每年冬天,鼓动患有高血压的老爸必须来杭,方便照顾,等天气回暖,再让他自由来回。
“在身边多陪伴,有事情叫得应,有快乐多分享”这是我所理解的,子女对父母最大的安慰。实际生活中,想要充分做到确实很难,但这些必须要争取啊,因为家人相守的时间,真的很短很短。
摘自2月24日《都市快报》,严静/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