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说,我家孩子看上去白白胖胖的,却一点都不壮,平时稍一动就说累,天气忽冷忽热时就更糟糕了,不是感冒发烧就是咳嗽气喘的,怎么感觉那么虚呢?
其实,这些孩子,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等形成了气虚体质,他们看着是白白胖胖的,但实则为“虚胖”。
“气”,在中医上指的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它对人体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小儿的气虚从脏腑上分类多为脾气虚,其次为肺气虚和肾气虚。气虚体质的小儿由于元气不足,气虚则御邪无力,不能很好地抵御其他病菌的侵袭,因此这类患儿往往容易生病。此外,疲乏无力、精神不振、气促懒言、容易出汗、胸闷、消化不良等,也跟气虚有关。
家有虚胖的小孩,家长要更用心的照料,让孩子真的“壮”。首先就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少生病身体才能强壮,平时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瓜果蔬菜,少吃甜、肥、黏、腻的食品,少吃零食,饭前尽量少吃过甜、高脂肪或高糖的食物、饮料等,以免引起饱胀感而影响食欲;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体质的增强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爸爸妈妈要注意让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此外,适当的运动也可以使机体素质得到提高,因此,在天气适宜时,可以适当多带孩子接触新鲜的空气阳光,多参加户外活动。
而且要减少与病菌的接触,降低发病机会:根据天气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以免着凉,在流感季节,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一些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保持居室空气的流通,家里有人感冒时,注意戴好口罩,避免与孩子亲密接触。此外,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从外面回来或进食前,要注意清洗双手,以减少“病从口入”的机会。
为了恢复身体的“正气”,提高抗病能力,也可以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具有补益脾肺之气功效的中药或药膳加以调理,平时脾气虚体质的小孩可用太子参5g、怀山10g、茯苓10g、鸡内金5g煲猪胰汤,每周2次,可以达到较好的健脾扶正作用。IC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