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节律是指生命活动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动。除了调节疲劳和清醒程度,这种内部的生物钟协调着发生在身体里的数百种细胞活动,如皮质醇的释放和体温(或血压)的起伏波动。
美国《预防》杂志网站近日盘点了有关昼夜节律的知识。
相差一个小时就会让你感觉不爽 美国西北纪念医院睡眠障碍中心的主任菲利斯·泽兰博士认为:大多数人的身体在一天内只能调整1个小时的昼夜节律变动;然而,有时候,这1个小时对于某些人来说也是过多而难以处理。
每个人的昼夜节律都不一样 大部分人会在相似的时间框架内过日子:早上醒来,晚上睡觉;这就解释了倒班工作为什么令人烦恼,因为它违背了身体的自然节奏。然而,人群中也会有一些变异,有些人是早起的云雀,有些是喜欢熬夜和睡过头的猫头鹰。
光线能造成很大的差异 明亮的光线(无论是自然的阳光还是智能手机发射的蓝光)会引发一连串的反应。眼睛中的受体对短波长的光线(既包括阳光,也包括电子设备发射出来的蓝光)最为敏感,因此入睡前看电子设备会扰乱睡眠、情绪和代谢。
锻炼可以影响昼夜节律 运动生理学家建议人们不要在就寝前锻炼,因为体力活动会增加心率和皮质醇的反应,使人难以入睡。如果你不习惯于在白天锻炼,也应当在入睡前3个小时锻炼。
你可能有轻微的季节性情感障碍 当白天开始变短时,就有人可能会出现季节性情感障碍,科学家认为光照时间的减少是其原因。
光照能增加大脑中的血清素含量,这种化学物质能改善情绪。有20%~25%的人会体验到临床的季节性情感障碍,这就意味着他们更容易感到劳累、不那么高兴、体重适度增加,希望多睡1~2个小时。光疗法和上午到户外散步是治疗季节性情感障碍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