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2月10日> 总第1383期 > 10 > 新闻内容
当幼儿园开进养老院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张 昕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10日  查看次数: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张 昕
相关阅读:据报道,贵阳首家开在养老院的幼儿园已试运营半年,效果良好。目前已有60个孩子在幼儿园就读,孩子们与夕阳红公寓的100位老人朝夕相处,其乐融融。幼儿园创办者希望该园可以像美国西雅图一样,创建育儿、养老相结合的新理念社区新模式:一方面让老人重新发现并肯定了自我价值;另一方面,让孩子更清楚地懂得人的衰老过程,意识到“大人有时也是需要帮助的”。
先不说把幼儿园开进养老院这件事儿,其实,很多人都在身体力行地把老人和孩子凑在一块儿,比如,让家中老人照顾孙子孙女。
让老人来照顾孙子孙女,对老人有益吗?
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就是这么干的(包括我自己),可能大家都希望获得一个双赢的局面的。微信朋友圈也有人转载了一个类似于幼儿园开进养老院的文章,大家似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理由,让老人照顾小孩是好的。但请等一等再下结论,因为这个结论也不是那么容易下的,因为让老人照顾小孩与养老院和幼儿园建在一起是无法划等号的。听我来慢慢分析。
随着年龄增长,朋友数量在不断减少,一般老人的朋友数会比年轻人少将近一半,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孤独感增强,这种现象在养老院的老人中更为突出。因此小朋友的出现直接扩大了他们的社交圈,当然会受到欢迎。
Erikson将人的个体发展分为了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关注点/人生任务,其中第七阶段(大约是中年期到老年期),个体发展的任务就是传承,传承的意义很广,既可以传承自己的一些技能、又可以传承一些社会价值观、甚至包括自己的宗教信念。传承又是可以正向预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
为什么我们的父母知道自己成为爷爷奶奶后也一样高兴呢?因为成为爷爷奶奶,在老年人眼中是有很强的意义的,比如  成为了家庭的中心;被家庭成员重视,做为老年人的价值;有了第三代,意味着自己基因的繁衍;可以宠着自己的孙子孙女了;提供了美好的回忆(回忆自己幼年的时光)。
不难看出,老年人是很愿意跟小朋友们待在一起的,和小朋友们待在一起,不但提升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在一些研究中甚至发现他们可以提升老年人的记忆。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我们让老年人复述一个故事给成人听,他们的表现要比年轻人差,但如果我们让老年人复述故事给小朋友听,他们的表现则会提高不少。
然而,也有很多实际困难需要被考虑进来。最常见的,老人生活环境的改变,很多时候老人属于背井离乡照顾孙子孙女,这就打破了他们原来的生活圈子甚至生活习惯,而老年人是最不愿意接受改变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新环境的适应也是最慢的。
另一个原因就是社会隔绝(似乎又回到了养老院老人面临的问题),他们在一个新的环境,没有朋友,只有子女,孙子孙女,对他们来说完全是与世隔绝的,尤其是老两口不是同时过来带小孩。这种感觉会更明显。
老人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儿童很多问题,例如老人可能只是提供孩子的吃穿用,但情感需求,知识的传授可能就跟不上了。昨天在家看了一集《小别离》,小宇一开头是由姥姥姥爷带着的,两位老人似乎就是喜欢打麻将,但自己还会反问我们带小宇怎么不好了?当然这只是电视剧,但真实案例在现实中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孩子继续下去,一定会有严重的问题的。不过,自己的孩子自己养,老人只是一个帮手的角色,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