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7年01月13日> 总第1377期 > 04 > 新闻内容
橘子掉色不用太担心
食品安全博士 钟 凯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3日  查看次数:  

  食品安全博士  钟 凯

  近日,有不少新闻报道称,有些人买回家的橘子用手摸一下手就变红了,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橘皮的颜色主要来自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随着橘子的发育和成熟,在光照的影响下,橘皮中的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增加,于是橘子褪去绿色并呈现特有的橘黄或橘红色。几乎所有的类胡萝卜素都是红、橙、黄色,其中橘子里最常见的是橙色素、隐黄质、紫黄质、玉米黄质、叶黄素。橘子的颜色差异并不是因为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不同,而主要是类胡萝卜素的比例不同。如果隐黄质和玉米黄质多,则橘子偏黄色。如果橙色素多,则偏红色。

  有些果农为了让橘子更好看,可能会在果实成熟期使用一些生长调节剂,比如有的橘子内外成熟时间不同步,果肉已经成熟的时候表皮依然发青。也有些地方由于气候的原因,导致橘子表皮色素的合成滞后。这时可以用乙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它能让表皮变黄,还不影响橘子的内在品质。不过,如果乙烯用量过大,容易造成果实失水、果蒂褐变脱落、加快腐烂,一般不会过量使用。而且,这种情况也不会导致橘子表面掉色如此严重。

  生长调节剂属于正常的农业技术,但有些违法分子会采用更简单粗暴的方式,那就是染色。常见于农户为了抢上市,卖高价,采摘过早,果实成熟度不够的情况。

  从食品的角度来说,类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的,存在于橘皮的油性成分中,用手摸不会掉色,就算剥橘子也不可能把手染红。网络上的“摸橘子手变红”几乎能肯定是用了色素。当然不管是食用色素还是工业色素,所有的色素、染料用量都很小,因为用多了就穿帮了。量少,所以健康危害倒没多大。况且,橘皮的表面是油性的,染料难以穿透。

  因此买橘子不要过分追求品相。如果觉得不对劲,可用手摸橘子表面,若变色则十有八九就是染色的。如果你怀疑家里的橘子是染色的,扔掉也可惜,不妨先清洗一下,去皮再吃就没问题了。

  荆雪涛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