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12月09日> 总第1368期 > 11 > 新闻内容
美国麻省总医院见闻
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陈明泉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9日  查看次数:  
上海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陈明泉
今年我在美国的麻省总医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短期培训,跟着美国医生查房、看门诊。在和美国医生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美国也有医患矛盾,不过概率很小。从观察到的情况看,我觉得,即使体制上的不同并不是我们能解决的,但作为医生,我们可以做得更多。
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麻省总医院的医生几乎都不穿工作服,他们穿着便装接待病人,而接待的方式完全是朋友式的,他们和病人交谈,一般都能保持20、30分钟,即使这是一位慢性病病人,只是定期来拿个药而已,医生也会和他聊上很久,说一说对前期治疗的评估,再预估一下后续的治疗。医生和病人采用的是商谈的方式,完全是平等的,医生说完了,他会问:你还有任何问题要问我吗?这种交谈是为了让病人对于自己的病情以及治疗有全面的了解。
有一次,我跟着一位医生去查房。病房里有一位白血病患者,50多岁的男性。他在接受化疗,可是由于免疫力下降引发感染,还出现了感染性休克,活动能力下降,在床上只能保持一个体位,不能翻身,眼神也无法朝上看。医生走到他旁边,为了和他有目光交流,很自然地跪在他面前和他进行交流。我当时看到这个动作非常震惊,而对那个医生来说,好像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他们交流了二十多分钟,然后他站起来,走向了另一个病人。
还有一次,同样在查房的时候,一名40多岁的男性被确诊查出携带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这位男子因为莫名发烧而住院检查,当医生告诉他这个结果的时候,健壮得像棒球运动员一样的人一下子哭得像个孩子一样。两名女医生见状马上自然地握住他的手,不住地安慰着他,甚至还把脆弱的他搂在了怀里。这名男子大概哭了20分钟左右,美国医生就一直那样让他倚靠着,等到他心情稍微缓和一点的时候,她们才离开。可刚走开两步,病人又一下子哭了起来,女医生马上转回去再去安抚他。
女医生情感细腻,男医生同样如此。那天一个病人的病理结果出来了,是淋巴瘤。我看到医生在病房门口走来走去,踌躇不定。我有点好奇,问他:结果不是明确出来了吗?他说,是啊,就是因为明确了,我不知道如何和病人说。他说这个病人是他的老病人,这次因为不明发烧来医院检查,谁知却是这样的坏消息。他又说:“我和他有一种超过医患之间的情谊了,我看到他那么痛苦,非常不想传递给他坏消息。”后来他把患者家人叫出来征询意见,他说:“我有一个很重要的消息要宣布,谁来听这个消息?”家人们说:我们没有决定权,只有病人本人才有资格来听。其实,这就是美国一贯的方式,病人有绝对的知情权。只是在这个一切以制度为先的国度,医生还是会有一些困惑和踌躇,我觉得医生并不只是冷冰冰地处理问题,而是对病人充满了感情。
这些细小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门诊和查房的过程中,看到这些,我觉得从我们医生的层面,是有一些可以改变的。摘自12月4日《新闻晨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