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记者 叶正兴
新闻背景:由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癌症基金会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承办的“2016首届国家癌症中心微创介入论坛”举行。中科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任大会主席。
“微创介入,上世纪70年代至今40年,是肿瘤治疗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第四大技术,但还没发展成一个专业。”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长滕皋军说。
美国梅奥医学中心介入科王维平教授介绍,2012年美国将介入放射定为第24个亚专业学科。可在我国,2015年国家卫计委取消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审批,对我国微创介入治疗学科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内科药效慢,外科创伤大,微创介入恰能同时解决这俩问题。”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主任李肖说,肿瘤介入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将特制导管、支架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
介入手术切口仅米粒大小,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李肖主任指出,目前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肺癌、食管癌、肝癌、肝血管瘤、胃肠肿瘤、肾癌、宫颈癌、子宫肌瘤等多种良恶性肿瘤治疗。
上海同仁医院介入诊疗科主任茅爱武介绍,肿瘤用药好比一壶开水,体内转两圈后,100℃水只剩60℃~70℃,对肿瘤杀伤不够,对正常部分却杀伤很大,而微创介入直接从动脉血管进入,通过导管直接找到局部肿瘤靶向部位,将肿瘤药注射进肿瘤区,疗效更具针对性。
滕皋军表示,探索具中国特色的介入医学发展和学科建设新模式,落实我国肿瘤微创介入及综合治疗新规范非常重要和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