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时报驻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特约记者 李晓姗
空气污染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近日,中国南方医科大学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肾脏学学会期刊》中发表研究指出,空气污染还可导致肾脏受损。长期暴露于高水平的PM2.5环境中会增加膜性肾病(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
世界卫生组织(WHO)2015年发布的公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8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中、低收入国家80%未成年人的死亡与空气污染有关。
侯院士团队的研究分析了2004年至2014年期间我国282个城市、938家医院的71,151例肾脏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和患者临床信息,发现我国膜性肾病的发病风险在过去11年间大幅度上升,膜性肾病的发病风险以每年13%的速度快速增加,而其他类型肾病的发病率则相对稳定。至2015年,膜性肾病已成为我国最为常见的慢性肾脏病之一。
慢性肾脏病具有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尿毒症)的风险,尿毒症患者目前只能依赖长期透析或肾移植生存,被认为是耗费巨大卫生资源的“公共健康问题”。膜性肾病发病风险的“爆发性增长”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膜性肾病是一种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相关的慢性疾病,膜性肾病发病率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难以用遗传易感性来进行解释,因此“环境因素”成为了该研究团队首要考虑的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在我国北方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膜性肾病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研究显示,在空气中PM2.5水平高于70μg/m3的地区,PM2.5每增加10μg/m3,膜性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