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轮车完全靠身体控制
近些年,独轮车因外形靓丽、构造独特、方便易携带,深受年轻人追捧,慢慢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
记者搜索某购物网站,得知独轮车分为单轮和双轮,价格集中在1000~5000元不等。记者点开产品信息,发现大部分型号的最高时速在16~18KM左右,换算一下等于1秒能行驶4.5米~5米,这已经接近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商家告诉记者,电动独轮车整个车身只有车轮和踏板,主要利用陀螺仪传感器控制车身前后平衡,十分智能,使用者两脚踩在两侧的折叠式踏板上,通过身体控制重心,调整车速和方向。身体重心向前倾斜是加速,倾斜角度越厉害,速度就越快,反之会出现减速效果,而向左右两侧倾斜身体则是控制方向的转弯。
生产厂家
独轮车是
健身休闲工具
记者看到商家的宣传视频里反复强调这是一款休闲健身产品,并没有提到是交通工具。视频背景也是在学校、公园等场所,而不是在公路上。
电动独轮车因独特的操控方式和原理,对人体力量要求十分高。专业健身教练周勇敢表示,独轮车只有一个支撑点,对人体协调性和平衡性有一定锻炼,根据其运行原理和人体运动解剖学,人体身体前倾对腹直肌和后侧竖脊肌有健身效果,而左右转体会让腹外斜肌、大腿和臀部得到锻炼。
从健身角度来说,电动独轮车可锻炼到平时不易强化到的小肌肉群(腹横肌,多裂肌等),小肌肉群属于深层肌肉,对人体有稳定作用,小肌肉群不稳训练时易受伤,因此对小肌肉群进行锻炼十分重要。天津体育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系博士李庆雯介绍,但是因为独轮车控制有一定难度,中老年人群要慎选用,年轻人骑行也要注意安全。
交管部门
独轮车不能上路
出事负全责
交管部门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这种电动独轮车拥有动力装置,属于机动车。但它又不符合国标规定的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不能上牌,因此也不能上路行驶。出于安全考虑,交警建议,独轮车可在特定场所作为休闲工具使用,但不要上路行驶,以免造成交通事故。一旦上路行驶造成交通事故将承担全部责任。
中国电动车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独轮车简便受宠,这却恰恰也是它的弊端,人站在上面毫无防护,方向操纵不能及时控制,这种“肉包铁”的工具,一旦上路出现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上海、重庆、成都、三亚等地交警部门已表示电动独轮车上路属于违法行为,北京从今年8月开始,对使用电动滑板车或电动平衡车在公共道路上行驶的人罚款10元。不过,国家对电动独轮车究竟是否属于“车辆”以及属于何种车辆的界定尚不明晰。
我国《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自1999年颁布后,至今未修订,某种程度上成为电动独轮车获得“身份”的障碍。相对滞后的还不止于此。据了解,目前电动独轮车并未纳入国家强制产品认证(即“3C”认证)。业内人士表示,动辄数千甚至上万元的产品,不仅装备了较多的电磁元件,还具备“载具”功能,其安全性理应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