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女士今年29岁,可痛经就痛了十多年。有人告诉她,这毛病生完孩子就好。但结婚两年了,肚子一直没动静。去医院一查被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
医生说这已经导致卵巢有较为严重的巧克力囊肿,影响到了卵巢功能,想要孩子可能只能通过试管婴儿了。她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有十来年了,每个月的痛经就是症状,如果早早就诊,卵巢功能可能就保住了。
子宫内膜伴随女性的生理周期,每个月全面剥脱一次,排出体外形成月经,每个月又重新生长和更新一次,极具生物活性。按理说子宫内膜应该待在子宫里头,如果跑到别的地方,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就成为一种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被比喻为女性盆腔中的沙尘暴,意在描述它良性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并且所到之处,破坏力极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是癌症,却像癌症一样四处播散转移,是妇科领域的一大难题,发病率高到每10个育龄女性中就有一个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全世界保守估计,至少有一亿七千万女性患病,主要造成痛经、不孕和盆腔包块三大主症。
就是这样一种十恶不赦的疾病,从病人出现痛经症状,直到获得诊断,平均延误时间长达7~12年。这其中,很多病人都是二十岁之前就已经出现严重痛经,平均要痛十年,才得以明确诊断。
造成延误诊断的一方面原因来自病人的忽视,很多女性认为痛经不是病,自然不去就诊。很多女孩子疼痛难忍,向母亲发出求助的时候,她们的母亲也认为痛经不是病,或者干脆告诉她们没办法,就得忍着,女人倒霉那几天哪儿有不痛的,甚至她们会告诉女儿,生完孩子就好了。就这样,很多女性一直耽误到婚后无法生育去看不孕症才得以诊断,一直耽误到单位查体发现卵巢上长出巨型巧克力囊肿,去找医生开刀才得以诊断。
有些痛经还真不能一直忍,出现以下情况,需尽早去看妇产科门诊,查明痛经是否为病理性。比如,痛经严重,每次都需要吃止痛药,或者打止痛针;痛经为继发性,开始来月经那些年并不是很痛,逐渐出现痛经,而且痛经的程度逐年加重;月经量多,经血中有大血块;疼痛的时间延长,原来只是月经期痛,逐渐发展成月经以外的时间也痛;月经期除了痛经,还有严重的腹泻、肛门坠胀感、大便痛、便血等伴随症状;单位体检做B超的时候,发现卵巢上有囊肿,或者提示有卵巢巧囊、子宫腺肌症这样的诊断;有受孕困难,夫妻同居,性生活正常,解除避孕一年,仍不能怀孕。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协和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