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有确定感,喜欢寻找解释,是谁的原因、发生了什么导致了这个事件。这个解释的过程,就叫归因。
在我的课里,有个同学表达过这样一件事:
闺蜜开车去接她,她迟到了4分钟才下楼。闺蜜火大,她也火大。然后两个人的关系迅速走冷。她火大的理由是:不就是等了4分钟吗?脾气这么不好。有必要为了4分钟的迟到而大发雷霆吗?
她采用了“闺蜜的脾气不好”来解释这件事。
我们把原因归结为他人是很爽的一件事。当我们坚持认为是且仅是他人原因导致的问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不用负责任了。可以通过幻想他人改变,来让自己舒服点。
典型的例子:我读书读不进去,是因为光线太暗、环境太吵导致的。
后来给这位同学做了干预:请从自身出发找出3个以上的原因来解释闺蜜发火。
她说:
我迟到了4分钟没有说对不起或抱歉久等了;
人家本身就是开车来接我,我还理所当然;
我忽略了马路上不让停车,没意识到她等待4分钟是充满焦虑的……
我问她从这个角度思考后感觉怎么样。她说,没那么生气了,知道怎么处理会让关系更好点。
这还是个比较聪明的同学。使用新的归因是:“我太理所当然了”、“我错在先却没为该事道歉”、“我忽略了她的感受”。
一个成熟的人,他在遇到问题时,愿意去思考怎么面对,并使用有效的归因来解释事件,从而获得可改变的可能性;而一个不成熟的人,会找到可以去逃避责任的原因而不是去解决问题,会使用无效的归因来解释事件,放过自己或推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