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3月18日> 总第1298期 > 05 > 新闻内容
吞咽困难者吃饭有讲究
乔靖芳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8日  查看次数:  
   脑卒中、认知障碍等老年退行性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由此造成的进食吞咽障碍和营养不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陈艳秋等对100名吞咽障碍老年人进行了随机对照的膳食营养干预研究,为制定中国老年人吞咽障碍的分级膳食指导意见提供基础资料。

  项目名称:《老年人吞咽障碍及膳食营养干预研究》

  研究负责人: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陈艳秋

  很多老人,喝水容易呛到,吃东西咀嚼也比较费劲,这都是吞咽困难的表现,他们的饮食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人老了容易吞咽不畅

  人老后,很多人的器官机能退化,口腔黏膜萎缩变薄,神经末梢的感受开始迟钝,肌肉也在衰减,或是口咽功能变差,或是食管出了问题,都会有不同程度对液体、固体、药丸等有进食呛咳等问题,可引起脱水、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陈艳秋等课题组于2012~2013年对上海3所综合性医院、4所养老机构和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共1019例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吞咽障碍总体的发生率为39.8%。也就是说不少老人正遭受着吞咽不畅等问题的折磨。

  吞咽困难非小事

  吞咽困难的发生和病人所患疾病的种类也有关系,陈艳秋等发现,在各类疾病中,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吞咽障碍发生率最高达53.2%,其后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内分泌科、消化科、心内科、血液及肾内科、呼吸科。

  由于吞咽困难而造成的营养不良,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使疾病并发症(如肺部感染)和死亡率增高,比如出现口咽部菌群易位、全身抵抗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甚至还会全身虚弱,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体力进行康复,也可能由于脱水而增加患者死亡率。欧洲一项多国调查还显示:55%吞咽障碍患者觉得生活没有乐趣,36%会因吞咽障碍而避免进食,生活质量下降。

  吃饭分等级

  吞咽障碍者对于食物的总体要求是容易吞咽:密度均匀;黏性适当;不易松散,通过咽和食管时易变形且很少在黏膜上残留;稠的食物比稀的食物更能使吞咽变得容易;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及温度。

  陈艳秋等参照美、英、日、澳等国制定的吞咽障碍食品标准,根据食物的硬度、凝结度、黏着性将膳食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为厚流质,适合重度吞咽障碍或重度咀嚼障碍患者,如将增稠剂加入水、茶、果汁、牛奶等液体中,然后用汤匙搅拌。

  二级为糊状饮食,适合轻度吞咽障碍或重度咀嚼障碍患者,是将各种食材分别粉碎制成柔软、颗粒细腻的泥状食物,如燕麦糊、果蔬泥、肉泥等。

  三级为半流质饮食,适合吞咽轻度障碍者或咀嚼中度障碍者,此类食物即使没有牙齿也可用舌头咀嚼,且容易形成食团,在咽部不会分散开且容易吞咽。如花式粥、煮烂的面条、各种水果泥或水果汁、含软水果的酸奶等。

  四级为过渡饮食——软食,此类食物有“三不”特性,不硬,不散,不黏,如粥、软饭、切碎的蔬菜、水果羹等。

  陈艳秋等通过对100多位吞咽障碍老年人进行摄食管理后发现,他们的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饮水及食用固体食物时呛咳情况也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也降低。再加上在给病人实施分级膳食时,能量、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摄入量增加,营养状况指标升高。

  这些人吃饭还需注意体位。当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且病情允许时,采取90°的最佳进食体位,不能坐时,应取舒适卧位或至少抬高床头30°以上的半卧位,偏瘫患者需以枕头支撑偏瘫侧躯体;进食后半小时内,保持半坐卧位,卧床患者尽量减少搬动,防止食物反流。

  吞咽困难患者进食时,一口量不宜太大,应该先以少量开始,然后酌情增加,充分咀嚼和吞咽,避免两次食物重叠入口的现象。并且吃饭时注意力要集中,细嚼慢咽,不要看电视和与人谈话,以免精神分散引起呛咳。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