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6年03月15日> 总第1297期 > 7 > 新闻内容
说说我们身边的那些歧视
健康时报综合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15日  查看次数:  
 
  全球华人积极心理学协会主席 苏德中/口述 健康时报记者 彭 艳/整理
  有这样一幅漫画,两对母女面对一位清洁工。一位妈妈对女儿说:“你不好好读书,以后就会变成他那样”,另一位妈妈对女儿说:“如果你好好读书,你就会给他们一个更好的世界”。显而易见,第一位母亲将歧视的种子播种在了孩子的心里,而第二个孩子则会身体力行消除歧视。
  歧视,是一种表现出来的行为。而其内在的固定思维被认为是偏见,在偏见之前,则是人们由于眼界有限,留在脑海中的刻板印象。因而,消除歧视,还得警惕刻板印象和偏见。
  眼界有限,认知范围外则难以接受
  开车的男士大概都会有一个体会,如果你看到前面变道硬要加塞进来的是一位女司机,就会压低车速,等她稳稳地开起来。这不是因为礼貌,而是因为你觉得女司机开车不好!
  因为,我们常常是以自己有限的经验去看待世界。
  比如,有的人从小到大至少也碰到了一千个人吧,但是却一个智障也没有,他们可能会认为智障人群很少。其实,接触得少,并不代表这个世界上就很少,就像我常跟同事开玩笑说,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黑人,是不是代表黑人不存在呢?
  这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不客观的,这种歧视是由于自己的眼界所决定的,可谓眼界决定境界,一旦遇到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东西,则难以接受。
  接触得少,厌恶和想象空间就越大
  如果你对一个群体接触得越少,对他们厌恶和想象空间就越大。
  有一群大学生去支教,他们都是来自北京、上海的好学校,甚至来自剑桥、牛津、哈佛等名校。在他们的心中,对山区有着原有的印象,比如没水没电,很穷很脏,孩子没礼貌等。有一个很明显的偏见是,村里的孩子是比较笨的。
  因此,大家开会时就会讨论,如果这样讲课山里的孩子听不听得懂?然而随着跟山区孩子接触的加深,发现他们渴望学习的动力以及学习力一点都不比城里的孩子差。久而久之,存在于支教学生心目中的歧视烟消云散。
  刻板印象,父母对孩子固有的期待
  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课外书籍,譬如四大名著之类。但是我的母亲对这个爱好就存在一定偏见,认为学生只需要看教科书就可以了。好在我的班主任比较开明,跟我母亲讲,多看一下课外书,其实对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不是这样,我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来源,我的兴趣爱好及其带给我的价值就完全没了。父母对孩子有一个固有的期待和认知,这就是刻板印象。
  之前有个家长带着孩子来做心理咨询。她跟我说:“我女儿脾气很不好,很不尊重我。”原来这位母亲好不容易争取到公司的年假要和丈夫带着女儿去日本玩,但孩子说什么也不去,还发脾气。我问这位母亲:“那孩子想去哪里呢?”
  “不知道!”很显然,这位母亲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小孩,一直就有“我的女儿就应该脾气很好,我说什么她就听什么”这样的刻板印象。所以真正应该做心理咨询的是母亲,而不是孩子。
  焦虑了用30分钟写下来
  心理师 徐子燕
  我们每天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很多事,难免会焦虑,可焦虑了是不是得做点什么呢?
  首先,你得问问你自己,你的焦虑对于改变你的现状是否有效?你的焦虑是否会在未来一两天带来一系列行为?你会做些什么来消除这种焦虑?它会一项项地进展下去吗?如果不是,这是无效的焦虑。
  然后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是花时间消除焦虑。你一天用30分钟写下你的焦虑,然后放在一边,这样你就不会整天都闷闷不乐。这样做的目的之一不是让你得到确定性而是感到厌倦。厌倦会让你懒得去想那些让你焦虑的事。
  然后你就可以从容应对焦虑源头了。是不是过于追求完美?对事物期望值是否过高?焦虑者倾向于认为失败是灾难性的,往往相信如果他们想到失败,就会失败。其实,人们担忧的绝大多数事情往往是相当积极的结果。如果你还是不能摆脱自己的焦虑,不妨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看看了。  什么是
  苏东坡效应
  江苏省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 方 林
  苏东坡效应,宋代诗人苏东坡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社会心理学家将人们难以正确认识“自我”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苏东坡效应”。
  “人贵有自知之明”,是说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可在现实生活中,总会发现,有些人自我感觉非常好,优良品质能说上很多,不良品质却找不出几个,周围人对他都是敢怒不敢言。
  事实上,我们对优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常常比别人的估计高,对不良品质的自我评价则常常比别人的估计低,也就是说我们更容易拔高自己。明明自己拥有“自我”,却偏偏不自悟,或者仅是个模模糊糊的认识。
  日本一位专家建议,不妨把头脑比作是思想的广播电台,用两种差不多功率的频道向你播送通讯。一个是P频道,另一个是N频道。比如说,今天,领导把你叫到办公室,他基本上肯定了你的工作,同时也为改进工作提出了几项重要的忠告。晚上你回家后,如果你把频道对到N,“播音员”大概会说:“要当心!他想要整你呢!”如果你把频道对到P,“播音员”会说:“他对你的忠告是正确的,照着去办,工作就会做得更好……”
  就这样,时不时让自己的头脑换个频道,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认识自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