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是医生治病救人的必要手段,是人们战胜病魔,重获健康的重要支持。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被研发出来的创新药物在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方面功不可没。
当前,政府越来越关注老百姓的用药问题,也致力于让老百姓尽早用上创新药。继去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陆续出台了包括大幅提高注册费用,进一步提高申报门槛,发布临床自查公告等改革文件和措施后,今年2月底又发布了致力于加快具有临床价值的新药审批等意见。而刚发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了要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但由于历史原因,中国药品注册申报积压比较严重,导致新药需要长时间坐“冷板凳”,才能到迫切需要它的患者手中。而创新药对于患者寿命的延长、生存率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作用。
据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一项研究结果,2000~2009年,创新药物对延长人均预期寿命的贡献率达到了73%。另有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治疗方案帮助发达国家将死亡人数降低了20%,还有2/3的癌症患者也因此存活超过5年。
除此之外,近年来慢性病在中国呈现高发趋势,这不仅体现在数据上,从我们身边的“三高”人群越来越多就能切实感受到这一点。而我国人口老龄化也加剧了老年高发疾病,如视力衰退、听力下降、肌肉萎缩等。药物在“救命”之余,更需要承担起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责任,让百姓不仅能更长久地生活,而且能够生活得更有质量。
新型降糖药DPP-IV可为患者减少低血糖风险,控制体重,减少肠胃副作用,同时还能抑制并发症发生。在另一个案例中,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药雷珠单抗在欧洲上市的最初6年,因老年黄斑变性致盲的人数就减少了一半——须知老年黄斑变性是50岁以上人群失明的首要病因。
通过提高创新药物可及性而获益的不仅是患者,而是整个医疗卫生体系。创新药物通过提升患者生存率、减少住院次数、缩短住院时间等,也能够帮助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实现“减负”。以糖尿病为例,全球8.3%的成年人患糖尿病,这在2013年造成了510万人死亡及高达5480亿美金的医疗支出。至2035年,该数字预计会超过6,270亿美元。
根据欧洲二型糖尿病的费用研究,并发症导致的医疗花费已达糖尿病人群总花费的一半以上,而上述新型降糖药DPP-IV,能够实现良好的病情控制,直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频繁住院,从而降低相应的医疗费用。医疗卫生体系的负担减轻了,效率提高了,政府就能够从宏观层面更合理地配置资源。
除了注册审批,创新药物报销状态、医院及药房供应、知识产权保护、价格动态变化、营销推广等诸多环节都对创新药物的可获得性和规范使用发挥着影响。目前,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推进药品注册等一系列改革,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药健康企业也正积极参与其中。在多方合力下,创新药品将更多更好地发挥其产品的优势,造福更多百姓,助力健康中国的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