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吃饱了!”孩子说。
“再吃点吧,你再吃两大口,一会给你吃两颗糖。”我的朋友这样哄着孩子。
然后孩子勉强又吃了两口。事后,我问朋友,既然孩子不想吃了,干吗还强迫她吃?朋友解释道,“平时在家吃饭,她老是吃到一半就不吃了,都是喂的。吃少了,过会儿就会喊饿,孩子爸就会给孩子吃饼干等不健康的食物,所以我必须让她饭点吃得饱饱的。”然而,我却和朋友说,孩子饱不饱,她自己自然了解。长期过量的要求孩子吃太多,对孩子的肠胃会造成负担的。想要让孩子吃得饱,需要多花心思、多动脑子。
平时要和孩子约定好,吃多少盛多少,一次少盛点,不够再去添。千万不要一股脑的给孩子准备很多,换作我们大人,看到面前满满的食物,是不是会有种不吃就饱了的感觉,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我有时候还会让孩子自己盛饭,让她自己决定她吃多少,看到孩子盛少了,也不要强制要求孩子多加点;盛多了,可以适当的提醒孩子,但不要去要求孩子怎么做。知道了这次多或者少,下次肯定会注意了。
不少家长喜欢用各种奖惩制度去规范孩子吃饭,这样做的效果确实立竿见影。比如“奖励”一颗糖,孩子说不定就会把本来不吃的食物吃下去了。但是长期下去,孩子就会觉得吃饭是可以作为交换的一个条件,比如我这次好好吃饭,能不能多看一会儿电视?我这次好好吃饭,一会能不能去买个玩具?然而,这些哄出来的习惯都不好。
孩子想不想吃,我发现还和孩子对饭菜的兴趣度有关。我就常会给孩子多接触些关于营养小知识的绘本,让孩子在潜意识里对食物能产生一种好感。像我女儿看到《妈妈,买绿豆》那本绘本以后,老是让我做绿豆汤,还问我绿豆的一些知识。如果对于食材有了兴趣,对于做出来的食物肯定也很感兴趣,那么吃饭也就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