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12月14日> 总第1273期 > 12 > 新闻内容
教育孩子得慢养
四川省资阳市 周 礼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4日  查看次数:  
   有人说,孩子的一天几乎都是在父母的催促下度过的。天刚亮,老婆就在床边不断地催促儿子:“快起床了,别耽误了上学的时间。”儿子刚端着一杯牛奶,慢条斯理地吃着,老婆又在一旁焦急地说:“你要什么时候才能喝完呀?别的孩子都走了!”下午放学刚回到家,我们又会迫不急待地说:“赶紧写作业去!做完了还有别的事情。”

  我渐渐地发现,我们的催促不但没有起到什么作用,还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时间长了,孩子还会厌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你让我快点,我偏要慢点。

  另外,无休止地催促,还容易把孩子的责任转嫁到家长的身上,这便是所谓的“皇帝不急太监急”。像吃饭、穿衣、上学这类事本来就是孩子应该做的事,用不着家长提醒,如果家长盯得太紧,孩子反而觉得这是家长的事。迟到了,怪你没喊他,作业出了错,怪你没检查。

  后来发现,“磨洋工”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共同特点,我们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像催命一般地催促孩子。很多事情,我们不能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而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个性特点、成长趋势,这样你就能理解孩子诸多“不合时宜”的行为了。

  感悟: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是一种修行,急是急不来的,你只能慢慢等待。当你发现孩子“磨洋工”时,千万不要随便指责或呵斥,要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和空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