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谊医院肿瘤科主任曹邦伟说:“靶向药不再是进口药独领风骚,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一些靶向药不但疗效不亚于进口的,更重要的是价格比进口靶向药便宜近一半。”
2008年,我国第一个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功能性单抗药物泰欣生(化学名:尼妥珠单抗)获准上市,首次打破了国外垄断。曹邦伟介绍,泰欣生可有效治疗鼻咽癌、头颈部肿瘤、神经胶质瘤等实体瘤。临床研究证实,它对肿瘤的控制率很高,不良反应也较轻微。
而肺癌分子靶向药凯美纳(化学名:盐酸埃克替尼),是完全由我国自主原创,作为全球第3个、亚洲第1个上市的肺癌靶向药,在临床上疾病控制率达80%,治疗有效率30%,填补了全球晚期肺癌三线治疗领域的空白。
2014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用于治疗晚期胃癌的小分子靶向药物艾坦(化学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批准上市。它是目前晚期胃癌靶向药物中唯一一个口服制剂,也是全球第一个被证实在晚期胃癌标准化疗失败后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
同时曹邦伟也向记者介绍了阿帕替尼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阿帕替尼在肝癌、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领域的临床试验和研究,也都在积极地同步进行之中。
另外,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罗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法米替尼也都处于积极的自主研发当中。而且我国正在创新研发的免疫治疗药物抗PD-1与PDL-1抗体有可能和国外同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