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听力不如从前,是年纪大了的缘故?未必如此!
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听力言语障碍人数达2057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群中听力下降占到11%,也就是说有约2000万老人存在听力下降问题!专家表示,除了正常的听力老化以外,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一些富贵病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正在伤害我们的听力。
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蒋子栋介绍,饮食习惯的改变,高油脂、高胆固醇食品的摄入,是听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这是因为,这样的饮食习惯会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富贵病”的发病率,这些“富贵病”会对听力造成损害。比如动脉粥样硬化,容易导致耳蜗微动脉阻塞,而糖尿病也会加速耳蜗血管内皮增生,降低血供。缺血情况下的耳朵就会出现明显的听力下降。一项调查显示,老年耳聋中70%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程度越重,耳聋程度也越重。
复旦大学附属耳鼻喉医院主任医师王武庆解释,老人除了这些疾病,现在人过度疲劳后,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引起病毒感染,导致听觉神经在被感染后出现听力下降。
对于年轻人来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给听力造成了负担。蒋子栋介绍,生活条件好了,人们去KTV和球场的机会更多,各种电子产品、耳机的频繁使用,都会直接导致接触噪声的机会增大。“噪声污染是世界四大污染之一,对听力的伤害是不可逆的。我们在迪厅把音响开到最大,在球场歇斯底里,长时间把耳机塞在耳朵里,都在伤害我们的听力。”当然,国家不遗余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很多人的听力问题被早期发现,也是听力言语障碍人数比例上升的一个原因。
不少老人在得知自己听力受损,极可能耳聋时,认为年纪大了,即便真的听不到也无所谓。其实,这是非常要不得的想法。除了听力下降给生活工作带来不便,还会使老年人更加孤独,给心理造成创伤,反应迟钝,智力衰退。目前老年性耳聋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着重预防,科学饮食,避免心血管疾病可以减轻老年性聋的发生和发展。当听力下降影响沟通时,及早验配助听器,当助听器无效时,可以植入人工耳蜗。
两位专家提醒,日常生活中应树立强烈的听力保护意识。譬如,饮食清淡,不抽烟、不喝酒,少吃高油脂、高胆固醇食物。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常锻炼,保证供血充足,舒缓压力。而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应该少戴耳机,尽量避免嘈杂的环境,虽然单次的噪音污染对耳朵影响不大,但持久接触就会给听力系统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