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9月14日> 总第1249期 > 21 > 新闻内容
破茧成蝶背后的那些事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黄兰君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4日  查看次数:  
   姚贵忠: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副院长,卫生部“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专家。

  对于精神病患者的不幸,似乎大家能感同身受但又避之不及。在大众的惯性思维中,精神病人是怪异的表情,歇斯底里的叫声。但是,北大六院精神康复中心的医生却记录了他们不一样的一面。

  姚贵忠聊起了当时创作故事集的初衷。“没有特别的目标,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群体,也看到背后的医护人员。我们对这个群体的了解和关注还是太少了。”

  姚贵忠介绍,我国重型精神病人占总人数的1%,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了3%~5%,而一些患者在慢慢恢复中又迫切希望回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

  为此,北大六院成立了“绿丝带”志愿者协会,以病人照顾病人的模式帮助他们独立。“以前,我们总是站在医生的角度去看他们。但是在这,我们看到了更多医疗之外的东西” 姚贵忠说:“所以,我们越来越坚信治疗更多是要去关注这个完整的人。”

  通过志愿服务平台,病人不仅在帮助别人中获得自我的价值肯定,也能结识病友,学习相处。姚贵忠告诉记者,“‘绿丝带’不仅是他们社交的启蒙,也是他们的加油站,很多人在社会上遭遇挫折又会退回来重现开始,这是一个相对包容的环境。”

  书中的案例来于个案管理,不仅简单记录患者的心路历程,还有医生的点评。目的是给感同身受的家庭一些日常的指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