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9月14日> 总第1249期 > 19 > 新闻内容
日本养老产业拼服务
健康时报记者 马淑燕/文 实习记者 高大伟/图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14日  查看次数:  
   活动背景:8月29日,中国国际医疗旅游联盟和健康时报社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国际医疗旅游高峰论坛”在浙江省海宁市召开。论坛以“跨界 整合 创新”为主题,围绕国际医疗旅游的全产业链,分享开展国际医疗旅游成功的经验,共同探讨中国国际医疗旅游的最新发展趋势、配套建设和需求服务。

  “以前养儿防老,现在养老防儿!”国家科技部战略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宏广一句玩笑话道出了培育养老产业的重要性。

  “为什么中国许多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院,因为中国的传统观念是没人要了,子女不孝才会被送进去。”一般财团法人日本不动产研究所大中华区副总经理林述斌说,亚洲国家特别是韩国、日本、中国,比较看重儒家思想,在家庭观念包括跟子女相处方式上,有很多类似的地方。因此,从全世界的养老产业发展来看,日本等亚洲地区的养老模式更适合中国。

  避误区:养老产业不能过于地产化

  “现在我们的养老产业过于地产化!”面对各种打着养老旗号的地产项目或养老机构,林述斌认为,养老业是服务业,而不是地产业。很多地产项目选址在偏远地区或靠近海边、风景秀丽的地方,然后宣传让老人到这里养老,实际这是很大的误区。因为这些地方大多交通不便,配套设施落后,不利于老年人安心养老。

  “日本在六七十年代跟我们一样也走了弯路,大面积开发销售型的养老院,在日本的一些海边城市,风景秀丽的地方,盖很多度假型的公寓,销售给老年人。最后出现一个问题,大部分的社区都衰退退化,成了死城。”

  林述斌介绍说,由于养老社区都销售给了老年人,60岁住进去后,到了70岁、80岁、90岁,这些老人逐渐老去或死去,而物业的流动性较低,造成空置区增加,入住率降低,整个社区死气沉沉。

  另外,日本的遗产虽然可以传承给子孙,但是要交遗产税。“子女交了一大笔遗产税,拿到的资产却是一个低价值的养老公寓。因此,经历这么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日本大量当初开发销售型养老公寓的企业面临破产的窘境。现在,日本大量的养老院都变成租赁型的了。”

  此外,养老院的选址不能过分追求郊外的度假区,要选择比较贴近市中心的生活区域。“老人需要热闹,需要和年轻人互动,需要亲朋好友陪伴,他要有原来的生活圈,原来用的公共设施。一下子把他扔到某个海岛去,即便每天推着轮椅对着大海欣赏美景,也难挡寂寞。”

  重服务:换尿布都有操作指南

  林述斌认为,发展高品质的养老产业,中国现在缺三样东西。第一,人才;第二,服务;第三,政策。

  “为什么把人才放在第一位?因为养老产业是服务业,归根到底是需要人来服务的,需要护理人员每天陪伴老人,为老人养老送终。”

  这是中国高品质的养老机构发展的一个障碍,也正是因为缺乏这种高品质的人才、高品质的服务,才造成现在大部分养老院的品质比较低,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院。

  林述斌介绍,日本养老机构在硬件的设计上很注重细节,包括一些无障碍设施、栏杆的厚度和宽度、握手的形状,还有护理专用的马桶等。“前段时间国内很多人去日本买马桶,就发现日本有专门给老人设计的马桶,不仅可以保温、保湿,连高度都可以升降自由调节。”

  在护理服务方面,日本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也很注重服务和细节。他们每天都会观察老人的生活习惯、爱好、身体状况,再相应地提供一些人性化的服务。林述斌认为,高品质的服务内容有两个层面。一个是技能层面的,一个是服务意识上的。“技能上,可以通过学习并编制一些操作指南来完成,包括怎样换尿布、怎样喂食、怎样擦身体、怎样推轮椅等。但是怎样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需要通过长年累月培养沉淀。你想想,一个完全不认识的老太太和老头,你要毫无怨言、细致认真地天天给他擦身体,天天给他换尿包,天天给他洗澡,这是需要从意识上去培训护理人员的。”

  林述斌举了一个日本护理细节的例子,比如水的温度每天都要根据客人的身体状况调节;每天饮食根据每个客人的牙齿和口腔健康卫生状况,也会不一样。“有个老人特别想吃烤肉,但他牙齿不好,机构就发明了一种新的做法,形状、颜色、口感都非常像烤肉,但其实是豆腐做的,老人吃了就很高兴。”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