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6月18日> 总第1225期 > 11 > 新闻内容
对视三分钟为何让人泪奔?
综合自6月10日《河北青年报》、《重庆商报》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18日  查看次数:  
   如果让你与亲人对视3分钟,会发生什么事情?

  近日,一段《与亲人对视3分钟》的视频在网上热转。视频中,母女、父子、兄弟、夫妻,一对对生活中最亲近的人,进行了一场3分钟的对视,情绪从尴尬、心酸、感动、泪崩到幸福……和亲人之间进行短短三分钟的对视,为何会让我们泪奔?我们又为何不习惯用眼神与亲人进行交流?

  不爱对视源自:不习惯暴露自己 生活中,我们不习惯与人对视:挤在电梯的陌生人,总会盯着跳转的楼层数字;相拥而吻的恋人,也习惯闭上双眼……眼神交流让我们感觉不习惯,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不愿意暴露真实的自己,即便是在亲人面前。

  与老外动不动就把“我爱你”挂在嘴边或者经常拥抱亲吻家人不同,中华民族比较内敛,习惯用“你吃饱了吗”、“穿暖了吗”等语言来表达关切,不习惯用肢体语言或眼神来表达情感。

  “在很多家庭中,身边的亲人在想些什么,他高兴不高兴,其实很多人并不真的知道。大家习惯了这样一种状态,不愿意把自己的一些东西呈现给别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郑利红说。

  对视是一种坦诚的无声交流 可别小看短短三分钟的对视,它真的能够达到深度交流的层面。

  著名女演员李冰冰与95岁的姥姥对视了3分钟,并发微博称:“第一次这么认真地看一看她,她白内障了,目光浑浊却祥和,脸上满是记录岁月的皱纹。就只是这么看一看,喧嚣的世界在那一刻安静下来。”

  两个人在对视的时候会有很多东西涌上心头,而三分钟专注的对视会让这种情绪变得越来越浓,直至把自己淹没,最后通过眼泪爆发出来。

  我们越来越缺乏褪下伪装、放下所扮演的角色,来与家人直接沟通的勇气。正是由于缺乏这种勇气,当真的给我们机会这样面对家人或亲人时,长期积累、无法有效释放的情感,可能会更容易通过眼泪的方式表达出来。

  跟身边人多些真诚的对视 用语言交流的时候,有时语言会岔开话题,打断我们的情感体验。亲人间的语言交流有时容易演变成指责和抱怨,但用眼神交流时,这种无声的表达方式会减少矛盾和冲突。三分钟对视的过程中,双方都没有被打扰,所以能够达到语言所不能达到的一些效果。

  在注视过程中,双方都在进行一种坦率的表达,即我愿对你坦诚,彼此接收到这个信号之后,内心的情感就会被唤起。三分钟的时间里,彼此共同经历的一些事情会历历在目,也会有很多感悟。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系主任杨东表示,“对视3分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希望大家在忙碌的过程中,不要忘记陪伴亲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