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由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CCEP)项目组、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的第五届“5·18血管健康日”日前宣布今年的年度主题为“抗动脉粥样硬化就是保生命!”
正常的动脉内壁光滑而富有弹性,而发生粥样硬化后的动脉,由于血脂沉积于动脉内膜,内膜纤维化,形成粥样斑块,血管壁也随之增厚、变硬、钙化,这个过程俗称“粥样”硬化,老百姓形象的把它称为“血管生锈”。
想了解你的血管是否健康,请先看看体检报告,如果血脂检查项目中,总胆固醇超过5.18毫摩尔/升,LDL-C(低密度脂胆固醇)又呈现“↑”,说明你的血管健康已亮起“红灯”,需防范“动粥”疾病了。
中国卒中学会秘书长、北京安贞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张茁介绍,胆固醇是血液中一种类似脂肪的物质,胆固醇主要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前者对血管有保护作用,是“好胆固醇”;后者会附着在血管壁上,一旦过量,就会导致动脉硬化,因而被称为“坏胆固醇”。血液中的“坏胆固醇”增多时,会使血液变稠,在血管壁上形成小斑块(如同水管生锈),当“锈斑”越积越多时,会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更危险的是,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像“不定时炸弹”,会随时破裂或脱落,短时间内堵塞血管。若堵塞冠状动脉,会致急性心肌梗死;堵塞脑血管,会引发缺血性卒中;堵塞肾动脉,则导致肾脏衰竭。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胡大一教授建议:第一,要定期检查血管健康。根据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每年进行血脂检测。20岁以上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1次空腹血脂。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及其他高危人群,应每6个月测量1次血脂。
第二,高危患者要坚持他汀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是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基石,能够减少主要血管事件,其疗效已超越所有其他类调脂药物。防治动粥疾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坚持他汀治疗。一旦停药,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鼓励冠心病、缺血性卒中等动粥疾病患者坚持长期、充分地他汀类药物治疗。
第三,即便没有上述疾病,但存在吸烟、超重、男性大于40岁、女性大于55岁,也属动粥疾病危险人群,建议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预防。(高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