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4月20日> 总第1209期 > 07 > 新闻内容
三步摆脱小麻烦
徐敏敏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0日  查看次数:  
  生活中总避免不了一些小事的困扰,比如为成绩苦恼、为跟伴侣吵架烦恼、为工作中各种突发状况焦虑等。最近,美国《今日心理》杂志刊发了专栏作者美国罗格斯大学罗伯特·塔伊比的一篇文章,指出了人们处理麻烦时的常见思考误区,并介绍了一种稳固的应对方式,通过三个步骤就可以轻松处理麻烦事。
步骤一:尽可能的把问题具体化  将问题细分为数个更容易控制的小部分会帮助我们缩小关注范围,把精力集中在“我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上来。
在这一步骤中,要避免的第一个思维陷阱是将待解决的问题笼统感性化。如太孤独、不满意生活现状、不快乐或难和伴侣沟通。这些只是个人感觉,是具体问题的笼统概括。我们需要挖掘的则应更深入具体一些。如认真的与他人沟通,到底哪些行为造成“冷漠”的印象,当感觉沟通不畅时,尝试详细描述出当时自己的具体感受。
另一个陷阱是难以理性地控制自己情绪。比如孩子因为不会做数学题快要哭出来了,这是导致我们无法真正思考问题所在。这时重要的是先处理焦虑。给他一个拥抱或建议他稍作休息是不错的方式。成年人则可以进行深呼吸及冥想,锻炼,喝杯茶,和朋友发泄一通。处理好情绪问题,就能恢复理性状态来看待问题。
步骤二:积极做决定不依赖他人  做决定时人们常将问题的解决寄托于他人身上,却忽略自己能做什么,伴侣间尤为常见。
我们沉溺于用消极态度(如争吵)让他人意识到问题,而不去思考如何沟通,寻找问题所在和改进方法。比如家长们经常希望孩子在学习分数运算时多努力少抱怨,却没有耐心地坐下来与他们一起寻找原因。我们当然可以将伴侣的不成熟或者他人的抱怨看作是不能解决当下问题的障碍所在,但这常常会引发其他的麻烦。不如让问题简单一些,积极地自行解决而不要依赖他人。
做决定阶段的另一个错误的方法是什么都不做,希望问题会自行奇迹般消失。有时“等等看”确实有效,特别是当自己或他人压力很大时,需要让焦虑的情绪先消退。但简单的把问题放到一边,拒绝承认它的存在或者幻想它会消失都是非理性的思考模式。
步骤三:采取行动避免完美主义  一旦找到了问题所在就应该开始思考如何行动。哪怕是微小的一步,都能减轻焦虑,避免因为拖延而使它成为长期的烦恼。比如跟孩子的老师谈谈,给伴侣写个小纸条,都会带给我们力量。
这时要避免的思维陷阱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容易导致我们不断讨论如何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却不采取任何行动。可行的方法是采取“瞄准,开火,再瞄准”的策略,着手进行并观察结果,在这期间不断调整策略并再次尝试。很多大难题就是这么解决的。尝试、犯错、收集反馈能够让我们了解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
而追求完美主义常让问题难以解决,总期望一气呵成会让问题一直处在起始阶段而无法推行。付诸实践,抱持积极态度,适时寻求他人帮助,不断的尝试与重复,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徐敏敏编译自今日心理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