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5年04月16日> 总第1208期 > 21 > 新闻内容
医患关系的ABCD原则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6日  查看次数:  
  “ABCD”原则指 Attitude(态度)、 Behaviour(行为)、Compassion(同情)、Dialogue(对话)。
态度为首要。诚恳、信任拉近医患距离,成为“战友”共同对付疾病。不良态度是傲慢、生硬、冷淡、猜忌、歧视……。
关键是行为。一启齿、一举手、一投足,都应体现友善和关爱。医生要走到病人床边去,做面对面的工作,不要只凭检查和化验报告做结论、下诊断、开处方,“离床医生不是好医生!”不良的行为是:冷酷的脸、面无表情,总以为病人是脏的,只盯着检查报告,对病人都不看一眼……
同情是医生的天性。仁爱之心、慈善之心为医生的根本情怀,或从医的本源。同情病人的遭遇和不幸,痛苦和伤感,困难和纠结、意愿和难耐。帮助、解救、慰藉他们。
不良的情绪是:不关心、无怜悯(怜悯这个词并不错)、缺乏体恤、“看病如同修理机器(没有感情交流)”……
对话是交流、沟通、诊疗的一部分。对话需要尊重与倾听、耐心与接受、坦诚与沟通、肯定与澄清,引导与总结。善于对话是医生的基本功。“缺乏共鸣(同情)与交流,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福冈宣言)。
不会或不善于对话的表现:简单、粗糙、教训、罗列局外人听不懂的术语,不耐心,自以为是,似是而非……
纵然有丰富的医学知识、高超的医疗技术,“ABCD”都不懂,“ABCD”都不会做,又怎能施行好的医疗活动呢?
医生和病人是活生生的人,医疗活动和医患关系就变得复杂。我们首先应牢记“患者第一重要!”,“ABCD”原则不都是以病人为中心吗!
摘自《一个医生的故事》,郎景和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