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母痣、子痣的说法。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外科主任吴文育教授表示,通常来说,母痣就是一颗核心的大痣,子痣是围绕中心大痣而生出的许多小痣,但在临床医学上并无母痣的说法。不过需注意的是,有些母痣是无关痛痒的,但有一部分是恶变的前兆。
人们有时发现围绕一颗较大的痣会长出越来越多的小痣,以为母痣会传染。吴文育主任介绍,痣不会传染,但是会增多。遗传因素是长痣的最主要因素,紫外线照射量的积累有时也可导致痣的出现。另外,皮肤间的摩擦过多也会产生痣。
患者常将扁平疣与痣混淆,误认为痣会传染。痣与扁平疣是两码事,痣是因为黑素细胞的局部聚集而成,而扁平疣是由于病毒感染导致,表现为大小不等且轻度隆起的扁平丘疹。
除此之外,吴文育主任称,医学上根据痣细胞的分布部位,将色素痣分为皮内痣、交界痣、混合痔。大多数情况下,黑素细胞聚集之后,不会变成黑色素瘤。皮内痣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一种痣,高出皮肤表面,多长在头颈部位,不容易恶变。交界痣比较平,多长在黏膜、手足部位,相对来说容易恶变。混合痔既有皮内痣的特点,又有交界痣的特征。吴文育主任称:“长在手掌和脚底的痣容易恶变,一定要当心。持续长大的情况下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手术去除。”
民间也有将色素痣称为痦子,路边更设有点痦子的“医疗点”。吴文育主任建议,绝对不要到路边点痣。医疗条件不具备,一旦处理不得当,去除得不彻底就会有引发癌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