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清晨,漫步在吴山广场,在热闹的晨练队伍中,一位白发老人正在专心放飞风筝。这不禁使我想起清代诗人高鼎的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中国有句古话“鸢者长寿”,意思是说,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为什么呢?近代发现,科学家、发明家是一个长寿的群体,可能是他们目标追求执着,在钻研问题时,思维高度集中,意念专注。非凡的脑力劳动可以增强高级神经活动的功能,而全身的脏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精确协调,密切合作。因此,高级神经活动功能的健全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原因。
此外,在长寿的人群中,还有文学家和艺术家。不断追求和向往的精神意念,使得他们寿命延长。创作时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在审视自己的作品时,欣喜而豁达,这种有松有弛的心态是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剂。无独有偶,制作一只绚丽多彩、新颖别致的风筝也是一种创造。由此可见,风筝的制作与放飞,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最佳结合!
当人们眺望自己的作品摇曳万里晴空时,专注、欣慰、恬静,这种精神状态强化了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功能,促进了机体组织、脏器生理功能的调整和健全。双目凝视于蓝天白云之上的飞鸢,荣辱皆忘,杂念俱无。同时,在风和日丽的大自然中放飞风筝也是最好的日光浴、空气浴,而跑跑停停的肢体运动可以舒展筋骨,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新陈代谢,消除体内气血积郁,获得祛病健身之功效。放风筝时,双眼面对蓝天,可以消除眼肌疲劳,调节和改善视力,预防近视和弱视。
不仅如此,放风筝的群体性很强,筝友相聚,妙语连珠,破闷解难,精神愉快,所谓“笑一笑,十年少”。传统中医认为,放风筝者沐浴和煦的阳光和春风,有“疏泄内热,增强体质之益”。史书《续博物志》也有“放风筝,张口仰视,可以泄热”之说,道出了鸢者长寿的奥妙所在。
趁着有风,让风筝飞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