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大连足球小将王仁龙近日在一次训练中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关于猝死,人群涉及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甚至包括医生,相关的预防方法可能不少人也有所了解甚至熟知,为什么有些人还是难逃厄运?
宣武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褚熙坦言,猝死的预防确实是世界性难题,发病原因极为复杂。
有些患者体内隐藏着“定时炸弹”,如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会造成心肌不同程度的缺血状态,如果患者对病情不予以重视,在一些诱因的“引爆”下,即使是很小的斑块一旦破裂,只要数分钟,就可因形成血栓造成冠状动脉严重堵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又如,过重的心理负担或体力运动负担会造成心肌缺血诱发心电紊乱、心律失常,而由心电紊乱造成的心室纤颤或心脏停搏也可能导致人在30秒内的瞬间死亡。
另外,一部分猝死的病因并不清晰或致病原因比较少见、隐蔽,也使猝死的预防显得难上加难。褚熙说,在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中,有些患者患有冠状动脉心肌桥。“这个一般是先天发育造成的,心肌桥患者平时可不出现症状,心电图改变也不明显,但一旦发病却可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猝死等。”还有些患者患有隐匿性心绞痛,客观上心电图会有异常,但患者本身却感觉不到疼痛或任何不适,这种“没有感觉的心脏病”即便体检中查出问题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为猝死的发生留下了可乘之机。
不过褚熙介绍,虽然猝死不能百分之百的预防,但明确究竟有哪些原因会引发猝死对避免猝死的发生依然有重大意义。
引发猝死的原因首先是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病毒性心肌炎、脑出血、脑梗死、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心脑血管疾病;另外,药物中毒或过敏、电解质紊乱、电击伤、脑外伤,剧烈的运动或巨大的情绪波动等,也可能导致猝死的发生。
避免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应对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高危因素进行控制,已有此类慢病或家族遗传史的患者更应在医生指导下定期进行血压、血脂等指标的检测,根据个人情况的不同,必要时还需进行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冠脉CT、磁共振等的检查,确诊后请医生给予适宜的治疗方案,合理用药才能有效控制疾病。脑源性猝死主要是脑卒中导致的,目前宣武医院就有专门的脑卒中筛查门诊,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查体、颈部血管听诊、血液学检查、颈动脉及颅内血管超声、心电图检查等,必要时进行心脏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
褚熙特别提醒,长期感觉疲倦、头昏头痛、胸口闷、心慌心悸的人群,也应尽快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或疾病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