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感觉全身都酸胀不适,以前用手拍打一会就能缓解,现在要让家人用鞋底抽打身体才能感觉浑身不适症状减轻,但是看了很多科室,也没有找出什么毛病。”这是在最近的精神科门诊中一位女士给我讲述的苦恼,她是在家人的劝说下来看精神科的。
经过详细诊断,我判断她其实患上了抑郁症。在抑郁症患者中,疼痛性躯体症状发病率很高。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是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而严重的疼痛。患者表现最多的是头痛、非典型面部痛、腰背痛和慢性盆腔痛,疼痛的时间、性质、部位常常变化,可位于体表、深部组织或内脏器官,性质可为钝痛、胀痛、酸痛或锐痛。患者因长期持续的无法解释又无法缓解的严重疼痛而伴随一些焦虑、抑郁情绪以及失眠等症状。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女性多见。该病疼痛的发生与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有关,常规检查不能发现疼痛部位有相应的器质性变化,病程常迁延并持续6个月以上。患者常因疼痛而反复就医,服用多种药物,有的甚至因无法忍受疼痛而大剂量使用镇静止痛药物而导致药物依赖,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而抗抑郁药物往往能获得意外功效。
因此预防该病,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诊断,如果患者出现持续性的躯体疼痛一直未愈,就需要去心理精神科排除是否有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