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10月20日> 总第1163期 > 22 > 新闻内容
妙招对付老年痴呆
健康时报记者 魏雅宁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0日  查看次数:  

  在此前举行的“银龄关爱”世界老年痴呆月的宣教活动上,记者认识了一位慈祥、外表上看不出其病症的老人。她叫谢玉兰,77岁,是北京海淀党校一名退休教师,被诊断为认知损伤。面对这种“想使力气都不知道往哪儿使”的病,谢玉兰却很乐观。她告诉记者,这两年来她一直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记忆障碍诊疗与研究中心王华丽教授的指导下,用小学生学习书画的方法与记忆衰退做斗争。

  “王教授让我从自己擅长的、喜爱的方式做起,锻炼脑力。我是学中文的,对诗词比较熟,就决定从背诗开始,像唐诗宋词、毛泽东诗词,一句句地背,每天来来回回去地记。虽然也经常是背了上句忘下句,但每天坚持背,就真的记住了。”谢玉兰老人怕我不信,还现场给我来了一段《沁园春·雪》,流利又有力。

  第二招是读报纸。很多老人都爱看报,但要想保存记忆力,光是看还不够,还要大声地读出声来,读给自己听、讲给其他人听,这个过程就是锻炼大脑记忆、还原的过程。

  然后是绘画。王教授提醒过谢玉兰,不要随便画,要照着图本画,画特点鲜明的事物,比如小动物,像骆驼、长颈鹿、大象,都是非常有特点的动物,在描绘他们的同时也就记下了他们的特征,很是锻炼脑力。谢玉兰老人就每天照着这些小动物的图片,自己在纸上画,有时还会涂上颜色。

  谢玉兰说,她还有一招:拼图,这是跟小孙子学的。“第一次我费了半天劲才拼出来个鸭子,结果小孙子一检查,说不行不行,你怎么把草地和鸭子脚都朝上了。就这样,一次拼错了,我就再重新拼,慢慢就记住了。”

  就这样,在不断的努力下,谢玉兰的记忆力没有再明显地走下坡路,以前语言和认知方面的问题也得到了改善。这中间,她也没有隐瞒自己的病情,而是很开朗地告诉了身边的亲戚和朋友:“刚开始,以前挺好的朋友,见到我就笑,不太愿意靠近我,我就开玩笑地说,这个病不传染,没有关系。”谢玉兰老人的笑令人感动,也令人振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