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8月25日> 总第1149期 > 14 > 新闻内容
“慢粒”监测是一辈子的事
健康时报综合
发布时间:2014年08月25日  查看次数:  

  受访专家:孙自敏,安徽省立医院副院长,血液科主任医师、教授,安徽省首届江淮名医,安徽省立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首席专家

  擅长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恶性淋巴瘤诊治,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门诊时间:周一上午(血液科普通专家)、周三上午(特需门诊)

  病情控制好的慢性髓性白血病(简称慢粒)患者,从外表上看完全不像“病人”,他们可以正常工作、生活、结婚,从事自己喜欢的运动。惟一提示他们还身患重病的是定期要到医院进行复查,以监测病情有无进展,可以说这样的监测可能是一辈子的。

  “慢粒”患者

  都监测什么

  因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制剂的问世,不仅使慢粒患者免于移植手术、化疗等,还可以像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一样,只要坚持长期、规范用药就可以控制好病情。

  但是只要开始吃药就要进行疗效监测,即定期检测包括血象、骨髓象、染色体、致病基因等,其中PCR基因检测已成为慢粒最敏感、最常用的检测方法,它能发现微小残留病灶,进而帮助医生优化下一步治疗方案。

  同时,基因检测能够在更早期发现致病基因有无异常,不要等到疾病进展、肿瘤负荷量很大时才来就诊,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机会。

  监测结果

  不能互相替换

  在监测项目中,血常规检查正常,意味着达到了血液学缓解,但仍需定期检查,才能了解疾病的持续状态。

  因为慢粒发病机制是染色体异常从而形成肿瘤融合基因,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医生还会进行染色体检查,了解是否转阴,如果染色体转阴了,但基因还是阳性,则要进行PCR基因检测,只有基因的定量结果降低到服药后规定的检测点标准,才能在分子水平上反映出治疗效果的好坏。

  需要强调的是,这几种检测结果相互不能代替,并不是说做了基因检测,其他检测就不做了。因为这几种检查是从不同层面反映慢粒的治疗效果,互为补充、相互关联,才能更全面了解疾病状态和评价疗效。

  搭建监测平台

  患者可多处就诊

  安徽省立医院今年加入了中国慢性髓性白血病联盟,实现了PCR基因检测标准化。

  这个由北大人民医院为中心的全国多家医院血液科实验室搭建的监测平台,孙教授认为一方面方便了患者就诊,另一方面有利于中国慢粒患者数据的收集。

  慢粒监测不像高血压,每个人都可以自行测量血压,因为血压计是稳定的。慢粒监测在不同的医院因检测方法、检测仪器和检测试剂等差异,基因检测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现在大家共同搭建的这个慢粒监测平台,获得了国际标准化的转换系数,这样通过这个系数转换后,只要在经过认证的实验室进行PCR基因检测结果就可以互认,实现在不同的医院检测而采用一种标准来评价结果,更利于患者病情监测,也使慢粒治疗可以像高血压一样成为可控、可治的慢性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