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爱出汗是正常现象,但不该出汗时出汗就是病理状态了。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郑学军指出,不同出汗时间、不同出汗部位暗示着不同的体质差异、不同的疾病,对症调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头部多汗:消食平肝头部多汗多见于暴饮暴食、酗酒过多、情绪波动较大的人群以及老年人、孕妇产后。若伴有腹胀,应是有积食的表现。可服用复方鸡内金片、和中理脾丸、参术健脾丸等补脾健胃、消食化滞。
若情绪波动较大,也会使心火上炎,头部多汗,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清肝健脾的药物,如夏枯草,菊花,决明子,苦丁茶、野菊花等清肝明目,平降肝阳。
手足多汗:清胃火 手足多汗多见于脾胃积热体质者。手足长期过多出汗容易在手掌或手指侧缘出现水泡,医学上称汗疱疹,这是由于手汗过多,汗出不畅,汗液潴留所致,如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手掌大量脱皮,龟裂,疼痛瘙痒。
若伴有大便干燥、舌苔黄,属于胃肠积热,建议服用清胃火型的药物,如牛黄清热散。注意戒烟限酒,饮食清淡。如果已出现汗疱疹可取苍耳子15克、白矾30克、王不留行60克水煎后泡洗,或用乌洛托品液外擦。
腋下多汗:舒畅情绪许多朋友经常两腋下出汗,打湿衣服,虽然没有什么异味,但也难免尴尬,这类人群在中医上属于阴虚内热型体质。若伴有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精神状态不佳,多与精神压力大、思虑较多有关。
建议此类人群放松思想、适当进行户外运动,保持心情舒畅。若是宝宝液下多汗,父母可以每天用清水给宝宝清洁腋下或洗澡,擦些爽身粉,长久坚持会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