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返回首页
发刊日期:2014年03月27日> 总第1108期 > 05 > 新闻内容
怎么吃鱼更安全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王 喆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7日  查看次数:  

  很多人不敢吃鱼,害怕鱼肉中有重金属污染,大家的担心有一定道理。

  鱼虾蟹贝等水产品可能会存在铅、镉、汞等重金属污染的问题,会通过饮食转移到人体内。但只要掌握科学选购的方法,饮食上适量食用,就能既获取营养,又不用过于担心安全问题。

  首先,水产品有其各自的生物习性和食物链等级,在金属元素含量方面,贝类是水产品种含量最高的,头足类(如章鱼、乌贼)、蟹、虾类依次降低,而鱼类是最低的。

  选品种。栖息在不同“水层”的鱼,安全性不同。譬如,武昌鱼、鲶鱼、青鱼、泥鳅生活在水底层,重金属等污染物含量较高。而草鱼生活在中下层,鲢鱼、胖头鱼生活在中上层,污染物相对少点。

  看个头。即使对于同一种鱼而言,体型小的更安全。由于生物富集作用,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会沿着生物链逐级累积递增,从浮游生物到小虾,再到草食鱼、肉食鱼,肉食性鱼大多寿命比较长,体内富集的重金属相对较多。而体型较小的鱼生长周期短,体内富集的污染物比体型大的鱼少。

  挑部位。我一般只吃鱼肉,很少吃鱼头、鱼皮和内脏。因为污染物进入鱼体内,内脏、鳞、腮、皮会优先积累毒素,而鱼的内脏、脑组织及鱼腩部位富含脂肪,和有机农药有较大亲和力,鱼肉相对最安全。

  为避免摄入过多污染物,河鲜海鲜都不能吃太多,每天适量吃点,或间隔几天吃一次,获取营养的同时也饱了口福。烹饪鱼肉,熟透是关键。鱼虾中可能有致病菌和寄生虫,要彻底加热,不能生吃。辛 迪/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