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一般的运动规律是:60岁以前以“动”为主,60岁至70岁以前的运动是动静结合;70岁以后的运动是“静”为主。当然,每人的体质不同,所以也要因人而异,但对于我这个腿不能跑、手不能提的三等“残疾人”来说,以静生动的运动方式确实是一种福音。
我买了许多因是子(我国著名教育家、养生家蒋维乔的别号)的静坐书籍,反反复复看了个仔细才正式投入到静坐这项运动中。因双腿患有股骨头坏死,我的静坐当然不能盘腿,而是在椅子上正襟危坐。
起初人一坐下来,脑子里一件件事情,清清楚楚地挨个儿地“过电影”,你刚把它拉回来,没几秒钟,它又开始“放风筝”了。因是子书中说,克服这一问题,可以用默念数字来解决,从1数到10……这叫“以一念抵万念”,我尝试后效果不错。
后来我静坐20分钟后就感到了双手手心强烈的刺感。几分钟后,全身有“蚁感”,即像蚂蚁在爬的感觉。大约坐到半小时,身体开始发热,微微有汗。我随即收功,马上上床睡觉。
一觉到天亮!舒服!
我有点奇怪,人一动不动地坐着,居然会出汗!原来这就是“以静生动”!
在肢体不动的时候,血液从肢体回流到内脏,内脏“动”起来了,这一“动”可贵的阳气就被保存、被激发,然后被吸收。人的生命全在“阳气”二字上做文章,只有阳气旺盛,人体的自我康复能力才能正常发挥。
有一次,我突感心脏不适,憋气,心悸,腿软。口服“丹参滴丸”后症状稍有改善,但还是难受。此时,我想到了“静坐”。
坐定后,我先用意念在心脏处,几分钟后,将其引至脚底的涌泉穴,又过了几分钟,感到脚底开始微微发热了。
半小时后,我开始躺在床上,四肢摊开,好似躺在绿波轻漾的湖面上,忘记呼吸,身心轻安,人似一个皮囊……我舒坦了。此时,我坐起来,检查血压和心率一切恢复正常!
IC供图